-
炷
炷亦作疰,即艾炷。艾灸的计量单位。《外台秘要》:“宜灸膝眼七炷。”艾炷是以艾绒搓捏成的圆锥状物称之。出《隋书·麦铁扙传》。艾炷的大小因人和灸治部位而异。《扁鹊心书》:“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务要坚实;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医宗金鉴》记载:头面、四肢、胸部,艾炷宜小;
-
内耳眩晕灸治法
内耳眩晕灸治法为内耳眩晕治疗方法之一。穴位取准后,用龙胆紫标记,并将穴位处头发从根部剪去,以利于施灸。所用艾炷视病情而定,大炷如黄豆,中炷如绿豆,小炷如麦粒。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百会穴上,从炷顶点燃灼烧至无烟为止。用厚纸片将艾炷压熄,压的力量从轻到重,患者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服感觉。
-
葶苈饼灸
葶苈饼灸为隔饼灸的一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九漏:“葶苈子二合,豉一升,右二味和 令极熟,作饼如大钱,厚二分许。取一枚当疮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大,灸饼上。三炷易,三饼九炷,隔三日复一灸之。”用治瘰疬成瘘者。《普济方》用治痔疮。
-
清霞条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清霞条组成:银朱1钱,沉香5分,好茶5分,金箔3叶,麝香5厘,百草霜适宜。主治:眼病,或痛或不痛,生翳失明,头痛耳鸣,总属上冲者。用法用量:上分为7炷。经7日而止。
-
丹霞条
处方:水银2钱,乌铅2钱,银朱1钱,芥叶5分,沉香1钱,桐炭适宜。制法:上为细末,分为7炷。功能主治:诸般内障,及诸毒上攻之眼疾。用法用量:每1日1炷,含冷水,熏3度,经7日而止。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
通神烟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通神烟组成:沉香2钱,琥珀2钱,乳香2钱,没药2钱,藿香2钱,好茶2钱,泥菖叶2钱,百草霜2钱。主治:眼病或痛或不痛,生翳失明,头痛耳鸣。用法用量:分为14炷,每日1炷,含冷水熏3度,经1-7日而止。此方绝无瞑眩之忧,但口鼻泄出毒液耳。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五色粉霜
《疮疡经验全书》卷十三:方名:五色粉霜组成:水银2两,铅1两,火消4两,白矾3两,青盐8钱。功效:去腐肉,长新肌,杀诸虫。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阳城罐内,文火煨1炷香去其湿气,用铁油盏盖口,以铁线扎紧。盐泥封固,先文后武,武火时,盏上擦水,到3炷香,离火取出,埋土中,2日夜取出,晒干研细,盛罐听用。
-
麻叶灸
麻叶灸为灸法之一。用治瘰疬。《串雅外编·卷二》:“麻叶灸:治瘰疬疮,七月七日采麻花,五月五日采麻叶,捣作炷圆,灸疮上百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将大麻花与艾叶“等分合捣作炷,灸疮上百壮。”
-
万化膏
《鲁府禁方》卷三:方名:万化膏组成:真香油1小酒杯,蜂蜜1小酒杯。主治:日久经闭不行。用法用量:上共合1处,瓷碗内盛之,重汤煮1炷香,空心热服即通。
-
小壮灸
小壮灸即小炷灸。参见“小炷灸”:小炷灸指用较小艾炷施灸。多用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千金方·灸例》:“小弱,炷乃小作之。”
-
圣火
圣火为善以疗病之火。据《南齐书·五行志》载:武帝时有沙门从北齐抱赤火来,云以疗疾,贵贱争之,灸至七炷多验,人称“圣火”,虽诏禁之不止。
-
竹茹灸
竹茹灸为灸法之一。是刮取竹皮为丸以施灸的方法。《医心方·卷十八》引葛洪语:“刮竹皮及纸皆可为丸”用来施灸。《千金翼方》:“刮竹箭上取茹作炷,灸上二七壮。”
-
大壮灸
大壮灸即大炷灸。参见“大炷灸”:大炷灸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千金·灸例》:“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即指艾炷最小要有三分直径大。古代多用于化脓灸法,现代多用于间接灸。
-
丸艾
丸艾是指制艾成炷,谓丸艾。丸,弹丸,凡物小而圆者皆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丸艾而坏肝。”
-
并灸
并灸为合灸之谓。并:兼、合。《黄帝明堂灸经》:“缘头与四肢肌肉薄,若并灸,则气血滞绝于炷下。”
-
麦粒灸
麦粒灸(moxibustionwithseed-sizedmoxacone)为灸法术语。是指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施行的艾炷灸。即小炷灸。因所制艾炷大小如麦粒而名。一般用于直接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
-
小炷灸
小炷灸指用较小艾炷施灸。多用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备急千金要方·灸例》:“小弱,炷乃小作之。”
-
三花聚顶丹
《灵药秘方》卷上:方名:三花聚顶丹组成:明矾1两6钱,白消1两4钱,水银1两。功效:去腐生肌,退管。用法用量:上药如法封固,文武火熬5炷香,擦盏冷定,开罐取药,配用。
-
大炷灸
大炷灸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即指艾炷最小要有三分直径大。古代多用于化脓灸法,现代多用于间接灸。
-
通壳丹
《吴氏医方类编》卷二:方名:通壳丹组成:生半夏1个,葱头如指大1块。主治:怀孕而内吹,或小儿食乳而外吹,或勒乳而结,或欲断乳而太急,致成乳症,初觉疼痛者。用法用量:上捣烂。以夏布裹,塞鼻,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半炷香为度。
-
愈风酒
《潜斋简效方》:方名:愈风酒组成:陈海蜇12两,马料豆4两,嫩桑枝4两,松针(杵烂)4两。主治:诸风。制备方法:醇酒7斤,封浸煮炷香。
-
莨菪根灸
莨菪根灸为间隔灸的一种。以莨菪根为垫隔物,上置艾炷施灸。用治瘰疬。《普济方》:“用茛菪根一两,粗者切,厚约四分。安疬子上,紧作艾炷灸之。热彻则易,五六炷频频灸。”
-
着肉灸
着肉灸即直接灸。是古代最通行的灸法,即把艾炷直接放在腧穴所在的皮肤表面点火燃烧。《千金方·卷五》:“炷令平止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因艾炷着肉施灸,故名。
-
粪灸
粪灸为灸法名。直接灸之一种。法以干鼠粪为炷,点火烧灼穴位,因称。《针灸资生经》:“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予尝久患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连数夕粪灸,则数日不如厕。”
-
商陆饼灸
商陆饼灸为隔饼灸的一种。用治瘰疬颈漏。见《千金翼·卷二十三》:“持生商陆捻作饼子,如钱大,厚三分,贴漏上,以艾灸之。饼干热则易之,可灸三四炷艾。”
-
催浆方
处方:鸽子1只(去毛足,剖开,入黄耆、白党参)。功能主治:痘症起胀时。用法用量:上蒸1炷香久为度,服之。摘录:《易简方便医书》卷五
-
绝孕穴
绝孕穴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凡妇人……若绝子,灸脐下二寸三分间动脉中,三壮。”又“小儿深秋冷痢不止者,灸脐下二寸三分间动脉中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腧穴学概论》列作经外穴,名绝孕。
-
解毒银花散
处方:忍冬枝叶花(并用)2两,生黄耆4两,甘草1两,酒20两。功能主治:阴毒不起,色变紫黑。用法用量:煮3炷香时饮之。即高肿。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二
-
烂眼煎
处方:胆矾1钱,防风1钱,独活1钱,僵蚕1钱,桑皮1钱。制法:上药用水1碗,放锅内,用纸盖好,蒸1炷香久,取出露1宿。功能主治:赤红烂眼。用法用量:洗之。摘录:《仙拈集》卷二
-
麦曲散
《医级》卷九:方名:麦曲散组成:大麦曲5升,清酒1斗。功效:下胎。用法用量:煮1炷香,去滓,将此酒分作5服,调桂心散1服,隔宿弗食,日服之。
-
秘传牙痛方
《人已良方》:方名:秘传牙痛方别名:千金一笑散组成:巴豆1粒(去壳,取仁)。主治:牙痛。用法用量:以龙眼肉包好含患处1炷香久取出。其涎水随药而出,吐清涎水便愈。用药禁忌:切勿咽下,令作呕泄,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