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针灸治疗学
《当代针灸治疗学》为书名。石学敏主编。第一章,针灸治疗学概论,系统介绍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原则、针灸辨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等内容;第二至第七章,治疗各论,分别介绍:急症、内科病症、妇科病症、儿科病症、皮外科病症、五官科病症等内容;所选病种,基本概括目前常见针灸适应症。
-
针灸临证集验
《针灸临证集验》为书名。1980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王玲玲、王启才编著。2007年10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征集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以及其他一些国内知名针灸专家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病症的临床经验汇总而成的,涉及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的30多种病症。重点介绍专家们对这些病症的独特治疗方法和体会。
-
五行磁吸针磁疗针灸学
郭立文编。该书详细介绍了新型针具五行磁吸针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具体介绍了心脏病、高血压、胃病、阳痿等45种内科病症,颈椎病、落枕、腰痛等15种外科疾病,痛经、月经失调、妇女更年期障碍等9种妇科病及7种五官科病症、6种儿科疾病的诊治方法,还收集整理了36种常见病、疑难病的奇效验方及11种癌症验方。
-
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为取穴法之一。指根据各条经脉所联系范围选取有关穴位,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它是选穴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主要指头面、躯干、脏腑方面的病症取用相关经脉四肢部的远道穴,但也包括病症所在的局部和邻近部经穴,故可分为循经远取和循经近取两类。
-
时方妙用
《时方妙用》综合性医书。清·陈修园撰刊于1803年。作者列述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眼科等多种常见病症,重点介绍这些病症的常用方。全书首论四诊,后分门别类各以病证为主,配以主治方剂和加减用法。现存二十余种清刊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
上寒下热针方
上寒下热针方指“上寒下热”病症针灸治疗方法,见吴崑《针方六集·尊经集》:“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火熨项与肩胛,令热上合乃至,所谓推而上之者也。”
-
上热下寒针方
上热下寒针方指“上热下寒”病症针灸治疗方法,见吴岜《针方六集·尊经集》:“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下于经络者,针而灸之,气下而止,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
上实下虚针方
上实下虚针方指“上实下虚”病症针灸治疗方法。见吴岜《针方六集·尊经集》“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通而决之,是谓解结。”
-
外经病
外经病即体表肢节的病症。与脏腑病相对而言。因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又将经脉行于脏腑的部分称内经,外络肢节的部分称外经。因而体表肢节的病症称为外经病。
-
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
《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为书名。石学敏主编。2003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分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包括针灸配穴原则、特定穴配穴法、醒脑开窍法等;第2部分从常见82个病种针灸配方进行论述;第3部分分别从“是动病”和“所生病”原文病症的证候分析和病症的证候的临床证治进行阐述。
-
备急针灸
《备急针灸》为书名。冉金丽、郗海铭编著。1997年10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1章述针灸治疗原则、选配穴规律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第2章介绍对30种常见病症的针灸辨治。第3章说明230种常见西医病症的针灸治疗法。第4章阐明有关针灸的基础知识。
-
内经拾遗方论
《内经拾遗方论》为医方著作。宋·骆龙吉撰。撰年不详。作者鉴于《内经》一书所记疾病,虽有病因、证候,但缺方剂、治法,遂摘取其中62种病症加以注解,并为之拟定处方。其后明代刘浴德、朱练又续补88种病症,体例一仿前书,合编为四卷,改名《增补内经拾遗方论》。现有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
针灸全生
《针灸全生》为书名。又名《铜人明堂针灸》。清·萧福安(学正道人)撰。成书于道光四年(1824年)。书中首载全身经穴及十四经穴图解、歌诀;《针灸全生》又名《同人针灸》。清·肖福庵撰。刊于1831年。首为周身经穴及十四经经穴图解歌诀,其次为多种病症的针灸取穴。
-
是动、所生病
是动、所生病为经脉病候用语。参见是动病、所生病:是动病为经脉病候用语。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意指本经异常时所出现的病症。所生病为经脉病用语,是“是主×所生病者”的简称。是从治疗的角度来谈经脉病。
-
内鼻
概述:内鼻(nèibíTG4internalnose)为耳穴名。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标准定位:内鼻穴位于耳屏内侧面下1/2处。主治病症:内鼻穴主治鼻炎、副鼻窦炎、鼻衄等。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外生殖器
概述:外生殖器(wàishēngzhíqìHX4externalgenitals)为耳穴名。标准定位:在对耳 下脚前方的耳 处。位于对耳 下脚上缘同水平的耳 处。主治病症:主治睾丸炎、副睾炎、外阴瘙痒等。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皮质下
概述:皮质下(pízhìxiàAT4subcortex)为耳穴名。标准定位:耳穴·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耳穴·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主治病症:耳穴·皮质下主治痛症、神经衰弱、假性近视等。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耳背心
概述:耳背心(ěrbèixīnP1heartofposteriorsurface)为耳背穴位名。在耳背上部。标准定位:耳背心穴在耳背上部。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主治病症:主治心悸、失眠、多梦等。
-
耳背肝
概述:耳背肝(ěrbèigānP4liverofposteriorsurface)为耳背穴位名。在耳背中外部。标准定位:耳背肝穴在耳背中外部。耳背肝穴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区。主治病症:耳背肝穴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胁痛等。
-
耳背肾
概述:耳背肾(ěrbèishènP5kidneyofposteriorsurface)为耳背穴位名。在耳背下部。标准定位:耳背肾在耳背下部。耳背肾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主治病症:耳背肾主治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等。
-
耳背肺
概述:耳背肺(ěrbèifèiP2lungofposteriorsurface)为耳背穴位名。标准定位:耳背肺在耳背中内部。耳背肺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主治病症:耳背肺主治哮喘、皮肤瘙痒症等。
-
耳背脾
概述:耳背脾(ěrbèipǐP3spleenofposteriorsurface)为耳背穴位名。在耳背中央部。标准定位:耳背脾在耳背中央部。耳背脾在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主治病症:耳背脾主治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
阳病行阴
阳病行阴为针灸治疗选穴法之一。《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故令募在阴,俞在阳”。即说明募穴可治疗六腑病症(阳病行阴)。参见阴病行阳:阴病行阳为针灸治疗选穴法之一。即说明背俞穴可治五脏病证(阴病行阳)。
-
杨敬斋
杨敬斋为明代针灸家。参见《杨敬斋针灸全书》:《杨敬斋针灸全书》为书名。《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署“建阳九十翁西溪陈言著”。刊行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书后载有各种病症的配穴图一百多幅,颇具特色。
-
针灸浅说
《针灸浅说》为书名。安徽中医学院编。1959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容含针灸发展史、经络、腧穴、针灸操作和各种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手册
《针灸治疗手册》为书名。1.《针灸治疗手册》编写组编。198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常用针灸疗法的基本知识、常用腧穴定位主治及57种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2.李倩侠编著。1953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
-
近取
近取为近道取穴的简称。近道取穴为取穴法之一。又称近部取穴、就近取穴,简称近取。与远道取穴相对。指在病症或病变的局部或邻近选取穴位。包括局部取穴和邻近取穴。
-
经络伤
经络伤为病症名。见《圣济总录》。由外伤所致的经络气血损伤。轻者气血受阻,局部肿痛,机能障碍;重者产生瘀血,疼痛严重。治宜通经活血。
-
面颊
概述:面颊(miànjiáLO5、6icheek)为耳穴名。见《针灸穴位挂图说明》。标准定位:面颊穴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面颊穴位于耳垂,当五、六区交界线的周围。主治病症:面颊穴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等。
-
骨繇者取之少阳
骨繇者取之少阳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繇,音义同摇。指对骨节纵缓摇动的病症,可取少阳经穴治疗。
-
看部取穴
看部取穴为取穴法之一。出《针灸大成》。指对头身部病症,按经选取有关的穴位。如上部病变多取手阳明经穴,中部病多取足太阴经穴,下部病多取足厥阴经穴,前膺病多取足阳明经穴,后背病多取足太阳经穴。
-
艇角
概述:艇角(tǐngjiǎoCO8angleofsuperiorconcha)为耳穴名。标准定位:艇角穴在对耳 下脚下方前部。艇角穴位于耳甲艇前上角。主治病症:艇角穴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简易针灸手册
《简易针灸手册》为书名。王品山等编。1982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书述针灸基本知识、常用穴位的定位、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等。
-
新编外科针灸治疗学
《新编外科针灸治疗学》为书名。陆善钟、邱茂良编著。1955年上海干顷堂书局出版。全书分三章,分述外科针灸治疗原理、原则和八十余种外科病症的针灸治疗法。
-
暴病者取之太阳
暴病者取之太阳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指对急性病症的治疗可从太阳经着手。
-
迟发性疾病
迟发性疾病(delayeddisease)是指某些毒物急性中毒时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经一段时间平稳、好转后,出现新的与原病症不同的症状、体征;或在脱离接触毒物若干时间后,才出现中毒的临床表现,如慢性铍病。
-
四象金匮秘方
《四象金匮秘方》为医方书。朝鲜族李济马编。成书于1940年。分内外二篇。内篇论述了内、外、五官科病症的治疗。外篇论述妇儿科疾病的治疗,附奇异疾病30种,附方20首。
-
温热遗症·发痿
温热遗症·发痿(flaccidity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肢体痿软病症。
-
温热遗症·语謇
温热遗症·语謇(sluggishspeech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言语謇涩病症。
-
温热遗症·不便
温热遗症·不便(constipation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大便不行为病症。
-
温热遗症·不寐
温热遗症·不寐(insomnia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夜不欲寐病症。
-
温热遗症·不食
温热遗症·不食(anorexia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不欲食或食亦不化病症。
-
温热遗症·额热
温热遗症·额热(hotforehead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额热未除,眼神似觉呆钝病症。
-
温热遗症·耳聋
温热遗症·耳聋(deafness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耳鸣、耳聋病症。
-
温热遗症·发疮
温热遗症·发疮(ulceration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肌肤疮疡病症。
-
温热遗症·发颐
温热遗症·发颐(swollencheek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发颐病症。
-
温热遗症·发肿
温热遗症·发肿(edema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面目肢体浮肿病症。
-
温热遗症·昏沉
温热遗症·昏沉(lethargy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逐渐出现神志昏沉病症。
-
温热遗症·惊悸
温热遗症·惊悸(palpitationasasequelaofwarm-heatdisease)是指温热病后出现触事易惊,梦寐不安病症。
-
消痰软坚
消痰软坚为消痰法之一。治疗因浊痰结聚或瘰疬等病症的方法。针灸常选用阿是穴为主,酌配丰隆、天突、太冲等穴。针用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