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遇
机遇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偶然的意外发现。意外性是机遇的主要特点,按照意外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部分意外、完全意外两类情况。历史上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是通过机遇实现的,如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巴斯德偶然发现免疫法,伦琴偶然发现X射线等.故进行科学研究要注意留心意外之事,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善于捕捉机遇。
-
铀后元素
原子序数大于92(即铀元素)的元素统称铀后元素。铀后元素大都是不稳定的人造元素,它们的半衰期很短,这给人工合成这些元素带来困难。仅在氟碳铈镧矿中发现有微量的钚244,在铀矿中发现微量的钚239和镎237。从93号镎到97号锫都已制得单质。它们都是银白色的脆性金属,易溶于稀酸,铀后元素有多种价态。
-
约翰·詹姆士·理察·麦克劳德
约翰·詹姆士·理察·麦克劳德(JohnJamesRichardMacleod,1876年9月6日-1935年3月16日)是一位苏格兰医师、生理学家。他在1923年与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因为发现了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胰岛素”"forthediscoveryofinsulin"
-
约翰尼斯·安德列斯·格列伯·菲比格
约翰尼斯·安德列斯·格列伯·菲比格(JohannesAndreasGribFibiger,1867年4月23日-1926年1月30日)是一位丹麦科学家,曾经获得192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语:CharlesLouisAlphonseLaveran,1845年6月18日-1922年5月18日)是一位法国医师。在阿尔吉利亚君士坦丁的军医院工作时,拉韦朗发现疟疾是由一种原生动物(疟原虫)造成,这是第一次发现原生动物具有造成疾病的能力。1901年,他描述了造成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trypanosomes)。
-
查尔斯·路易斯·阿方斯·拉韦朗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语:CharlesLouisAlphonseLaveran,1845年6月18日-1922年5月18日)是一位法国医师。在阿尔吉利亚君士坦丁的军医院工作时,拉韦朗发现疟疾是由一种原生动物(疟原虫)造成,这是第一次发现原生动物具有造成疾病的能力。1901年,他描述了造成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trypanosomes)。
-
奥古斯特·克罗
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SchackAugustSteenbergKrogh,1874年11月15日-1949年9月13日)是一位拥有罗姆人吉普赛血统的丹麦人,在1916年到1945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动物生理学系的教授。他是生理学领域中许多研究的奠基者之一。1920年,克罗因为发现了骨骼肌里面的微血管调控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吕克·蒙塔尼
GairdnerAward,1987年),和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83年,吕克·蒙塔尼耶与他的同事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等合作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2008年,吕克·蒙塔尼耶与他的同事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
-
吕克·蒙塔尼耶
GairdnerAward,1987年),和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83年,吕克·蒙塔尼耶与他的同事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等合作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2008年,吕克·蒙塔尼耶与他的同事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
-
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
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SchackAugustSteenbergKrogh,1874年11月15日-1949年9月13日)是一位拥有罗姆人吉普赛血统的丹麦人,在1916年到1945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动物生理学系的教授。他是生理学领域中许多研究的奠基者之一。1920年,克罗因为发现了骨骼肌里面的微血管调控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格哈德·多马克
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JohannesPaulDomagk,1895年10月30日-1964年4月24日)是一位德国病理学家与细菌学家。不过却由于纳粹政权的强迫而拒绝获奖,并于一周后遭盖世太保逮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forthediscoveryoftheantibacterialeffectsofprontosil"
-
新穴
新穴是指一般将新近发现的穴位称作新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大医务人员在应用针灸防病治病过程中,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总结了许多新的穴位。这些穴位,有的是根据经络学说和解剖生理知识结合临床总结出来的,有的是在探查疾病反应点的基础上发现的;有的原是某些地区的民间用穴经过总结加以推广的。
-
亨利·哈利特·戴尔
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OM,GBE,FRS(SirHenryHallettDale,1875年6月9日-1968年7月23日),英国神经科学家。他研究乙酰胆碱,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与奥托·勒维一起获得193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指犯罪人在作案现场遗留下来的反映其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的踪迹。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旨在发现:(1)犯罪人作案的方式,技术和作案习惯;(2)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状态;(3)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常态还是变态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的;通过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可以比较完整地再现犯罪过程。
-
生理性飞蚊症
概述:正常人注视白色物体或蓝色的天空时,可发现眼前有飘动的小点状或细丝浮游物,有时闭眼亦可看到,但客观检查却不能发现任何玻璃体的病变,此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飞蚊症。一般认为是由于玻璃体皮质的细胞或行走于视网膜血管内的血细胞在视风膜上投影所致。
-
显隐性定律
显隐性定律lawofdominance亦称显性定律。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在杂种一代(F1)中二个相对性状中只显现其中之一,这一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还发现虽在表面上F1所表现的性状和一个亲本完全一样,但与这个性状表现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的数量或性质却是双亲的酶和蛋白质的量或性质的中间类型。
-
澳抗
澳大利亚抗原是最初发现于澳大利亚本土人血清中的一种抗原物质,简称“澳抗”。后来观察到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经常出现这种抗原,故又称为肝炎相关性抗原(HAA)。后经各国专家反复研究,发现HAA只出现在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无关。为避免混淆,经世界卫生组织肝炎专门会议正式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澳大利亚抗原
澳大利亚抗原是最初发现于澳大利亚本土人血清中的一种抗原物质,简称“澳抗”。后来观察到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经常出现这种抗原,故又称为肝炎相关性抗原(HAA)。后经各国专家反复研究,发现HAA只出现在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无关。为避免混淆,经世界卫生组织肝炎专门会议正式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是化石类人猿。生存于500万-2000万年以前繁茂的热带森林中。其化石遗骸有下颌骨、牙齿、四肢骨等,发现于西欧、埃及和印度的中新统和上新统地层中。森林古猿计有十余种,是现代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1956年后,我国云南开远也有发现,为牙齿十枚,定名为"开远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复原图森林古猿化石
-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forhisdiscoveryofthetherapeuticvalueofmalariainoculationinthetreatmentofdementiaparalytica"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生平瓦格纳-尧雷格出生于上奥地利的韦尔斯(Wels)。1874年到1880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
-
威廉·帕里·墨菲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fortheirdiscoveriesconcerninglivertherapyincasesofanaemia"威廉·帕里·墨菲生平威廉·帕里·墨菲1892年2月6日生于威斯康星州斯托顿。墨菲在俄勒冈大学读书,1914年毕业。在担任数学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继续学医,1920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学位。
-
粗壮猿人
粗壮猿人为1939年G.H.R.vonKoenigswald在爪哇中部梭罗河上游三吉兰(Sangiran)的更新世遗址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仅保存枕骨和上颌骨。现在被列于直立人(Homoerectus)中,而上述学名,可与PithecanthropusⅣ通用。
-
经穴探源
《经穴探源》为书名。该书的内容主要是对经穴名称所含深意做出解析,是对穴位名称深意的挖掘。作者在深入探索与研究及临床验证后发现了经穴的气血特征及所在三部九候的层次;发现了气血的流行出入运行特点、气衄的作用区域范围,对经穴所属的气血调节可治疗的疾病;以及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应该使用的相应治疗方法。
-
SH-蛋白质
广义来说,以任何形式发现具有SH基的即可称为SH-蛋白质。但一般是指在生物活性的表现上,具有不可缺少的SH基的蛋白质。
-
胆烷酸
C24H40O2,5β-胆烷酸。是24个碳原子的饱和类固醇单羧酸。天然胆汁酸是在胆烷酸的3,6,7,12,16,22,乃至23位上结合着1-4个羟基以及它们的酮体衍生物。另外,最近在天然胆汁中发现了胆烷酸异构体和数种别胆烷酸(allocholanicacid,5α-胆烷酸)的羟基衍生物的5α-胆汁酸。
-
氨肽酶
氨肽酶是一种蛋白酶。属于肽链端解酶,可使氨基酸从多肽链的N-末端顺序逐个地游离出来。在许多生物中发现了各种性质的这种酶。具有代表性的是亮氨酸氨肽酶,特殊的有仅作用于N末端为脯氨酸的脯氨酸亚氨肽酶以及只作用于三肽的氨基三肽酶等。
-
同等位基因
同等位基因是等位基因的一种,是仅在特殊的条件下,或应用特别的检验出方法,才可发现的不同的等位基因。
-
蜕皮抑制激素
这是F.A.Brown,Jr.和O.Cun-nigham氏于1939年通过克拉氏螯虾的柄眼(包括窦腺)摘出,而蜕皮的间隔缩短,以及将柄眼重新植入,而蜕皮又恢复原状等实验,而发现的。此激素是窦腺附近的X器官产生的神经分泌物,沿着神经轴突传递而贮存于窦腺,由此再向体液内释放。
-
稀释效应
放射线作用的稀释效应是在用放射线处理酶溶液和病毒并以其活性作指标考察射线的剂量-效应关系时,可发现因浓度不同而效应也不一样的事实,一般来说,失活剂量是随浓度的减少而降低,这可解释为由于失活过程与射线的间接作用相关引起的。
-
楼柏良
楼柏良博士,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CEO在化学合成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是该领域资深的化学家。之前任肯塔基州AdvancedSynTech药物公司化学部主任,主要负责药物发现、合成、高通量药物化学和计算机化学的工作。2004年,在楼柏良博士的发起下,成立了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
-
穴位压痛诊断法
穴位压痛诊断法为针灸临床诊断方法之一。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经络穴位上按压或滑动,以发现压痛,凹陷或结节等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方法。
-
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术语。最先是一种用以发现动物能用间接方法解决问题的设计,后有人把这种设计推广到观察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上,成为观察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变化的一种很有帮助的实验方法。
-
左氏错觉
左氏错觉(Zllnerillusion)方向错觉的一种。平行线受许多不同方向交叉线条的影响,看起来不再平行。这是松奈在1860年发现的错觉现象。
-
赫氏错觉
赫氏错觉(Heringillusion)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E.黑林发现的一种方向错觉。两条平行的直线,被许多在平行线中间相交的直线分割后,看起来这两条平行线显得向外弯曲。黑林在1861年提出这种错觉,受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重视。
-
精神病二级预防
精神病二级预防指早发现早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及时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
-
附体
附体是与文化相关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90%的传统社会中都能发现,其特征是相信被神、鬼、妖精或祖先等附在身上,并出现相应的戏剧性的行为改变。这时表情、动作和语言都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附在自己身上的那个神、鬼、妖精或祖先。附体状态一般为时短暂,可重复出现。
-
红花甙
红花甙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花中的主要成分,为第一个发现的查耳酮类成分。分子式C21H22O11,分子量450.40,为黄色无定形粉末。红花甙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资源调查
资源调查即对药用动物、植物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等进行调查。资源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新的药用资源。另一方面要研究合理、充分地利用已发现的药用植物资源。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土壤因素,以及植被、盖度、郁闭度、频度、蕴藏量、标本和样品的采集、鉴定等。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
蜜蜂慢性麻痹病毒伴随卫星病毒
中文名称:蜜蜂慢性麻痹病毒伴随卫星病毒英文名称:Chronicbee-paralysisvirusassociatedstallite分类类型:种分类:卫星体卫星病毒蜜蜂慢性麻痹病毒伴随卫星病毒蜜蜂慢性麻痹病毒伴随卫星病毒基本特性:卫星病毒颗粒直径约17nm,它与CPV不能从血清学上区分,但也有些卫星RNA发现包埋在CPV衣壳蛋白中。
-
丁履中
丁锦(17~18世纪)为清代医家。字履中,号适庐老人,江苏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平事迹未详。他根据一种古本《难经》,加以摘注而著成《古本难经阐注》一书。自谓尝游于武昌而获古本《难经》,用以校今本,发现缪误甚多,计三十多处,遂以此为据,编写《古本难经阐注》计二卷(一说四卷)。现有刻本及影印本存世。
-
戒烟穴
戒烟穴即甜美穴。甜美穴是指最近国外学者报告在腕部发现戒烟新穴,位置在肺经列缺与大肠经阳溪之间,距解剖鼻烟壶茎突边缘约一拇指的柔软处,命名为甜美穴。取其戒烟才真正尝到甜美之意。
-
灸法图残卷
《灸法图残卷》为书名。我国甘肃省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古代书卷之一。为唐代写绘本。是现存最早的灸疗图谱专书。本书以图代文,简明通俗,反映当时的灸疗经验,记载着一些现存针灸书中未见的穴名。
-
欲扬先抑定律
心理学家发现,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并不是一味地实行肯定和奖励最能够给人好感,也不是一味地施行否定和惩罚最能给人恶感;事实是,先否定后肯定,能给人最大的好感,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感觉最不好。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感觉的心理规律称为“欲扬先抑定律”。
-
骨针
骨针为古针具名。以兽骨制成。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发现骨针,用石刀削制而成。据考证距今约十万年左右,说明该时已能制造骨针并应用于医疗治病。
-
丁锦
丁锦(17~18世纪)清代医家。字履中,号适庐老人,江苏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平事迹未详。他根据一种古本《难经》,加以摘注而著成《古本难经阐注》一书。自谓尝游于武昌而获古本《难经》,用以校今本,发现缪误甚多,计三十多处,遂以此为据,编写《古本难经阐注》计二卷(一说四卷)。现有刻本及影印本存世。
-
冠状病毒胃肠炎
概述:冠状病毒为球形RNA病毒,直径120~病毒颗粒表面围有花瓣样突起。本病毒广泛存在于鸟类及哺乳类动物,在非细菌性胃肠炎患者粪便中亦发现了一种冠状病毒样颗粒。成人及小儿均可罹患本病,临床表现为慢性持续性腹泻及吸收不良。
-
吡哆酸
吡哆酸是维生素B6代谢的主要产物。给动物酯维生素B6,则在尿中发现吡哆酸。吡哆酸系荧光物质,是在肝脏醛氧化酶(aldehydeo-xidase)的作用下产生的。
-
左旋茶氨酸
左旋茶氨酸L-theanine即谷酰基乙胺。是从茶叶中发现的(Y.Saka-to,1950)。与谷氨酸同样机制合成。
-
半乳糖激酶
半乳糖激酶是催化半乳糖ATP→半乳糖-1-磷酸ADP的酶,可为Mg2(或Mn2)所激活。发现于应半乳糖的酵母和其他微生物以及动物组织(肝脏、肠、脑等)中。EC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