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疟闻香袋
处方:常山、草果、川乌、陈皮、甘草。制法:上共研为末,将药装入绢袋之中。再将胡椒、雄黄各1钱,研末,将饭研烂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将1丸放于脐中,外以膏药盖之,疟即可止。摘录:《吉人集验方》下集
-
加减追疟饮
处方:生首乌4钱,当归2钱,生白芍3钱,清炙草5分,青蒿脑钱半,生鳖甲5钱,银胡钱半,地骨皮6钱,醋炒青皮8分。功能主治:肝阴虚疟。疟发间日,日暮时寒轻热重,发于申酉时者,每至寅卯时微汗而热退,身体枯瘦,头目晕眩,肢节酸痛,筋脉拘挛,腰痛溺涩,少腹胀满,舌紫而赤,甚或红如胭脂者。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熇熇
火热炽盛。《素问·疟论》:“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素问·刺疟篇》:“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
-
疟劳
疟劳病名。亦称劳疟。见《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或素体虚弱,先病劳损,后又患疟,以致旧病更深;或因疟缠绵,日久顿惫。证见精神衰耗,内热不清,肌肉消削,渐至往来潮热,致成痨瘵。治宜察其何经受病,以补益调理之,选用补中益气汤、八味丸。
-
疟后黄
疟后黄病证名。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治宜益气健脾,用异功散加黄芪、扁豆。本证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
xx疟
《圣济总录·疟病门》:“xx疟者,以疟发该时,或日作,或间日乃作也。”“寒温瘅疟,动皆该时,故《内经》统谓之xx疟。”②指间日疟。③指老疟、久疟。《诸病源候论·xx疟候》:“夫xx疟者,夏伤于暑也,其病秋则寒甚,冬则寒轻,春则恶风,夏则多汗。”《外台秘要·传尸》:“传尸病,亦名xx疟。”
-
急救异痧奇方
《急救异痧奇方》医方著作。又名《急救奇痧方》、《异痧杂证经验良方》。撰人不详(书前简介有“觉因道人识”字样),陈念祖原评。此书分述49种病状奇异的痧症症治,并介绍疟、痢、伤寒、瘟疫、中暑、霍乱、喉症、外科、伤科、皮肤科等病证的治疗与方药。内容简要,治法大多切于实用。本书流行颇广,现有多种刊本。
-
异痧杂证经验良方
《异痧杂证经验良方》为《急救异痧奇方》的别名。撰人不详(书前简介有“觉因道人识”字样),陈念祖原评。此书分述49种病状奇异的痧症症治,并介绍疟、痢、伤寒、瘟疫、中暑、霍乱、喉症、外科、伤科、皮肤科等病症。内容简要,治法大多切于实用。其中疟、痢部分,辑自《倪涵初疟痢三方》。本书流行颇广,现有多种刊本。
-
瘴疟丹
《岭南卫生方》卷中:方名:瘴疟丹组成:常山、缩砂仁、三棱、莪术各等分。癖疟者,胸肋间有气癖一块,或因喜怒而得,或因积聚而得之;食疟者,因饮食伤脾而为疟也。用法用量:当发前日,服30丸,冷酒送下,次早又服。制备方法:上四味同炒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
中针
中针指中等长短粗细的针具。《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旁五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中针”,高士宗注:“不大不小之针也。”
-
鼓颔
鼓颔上下牙不自主碰击、颐颊颤动。《灵枢·寒热病》:“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悗,取手太阴。”《素问·疟论》:“疟之始发也,先起毫毛,伸欠仍作,寒栗鼓颔。”
-
跗上动脉
跗上动脉指足阳明脉之冲阳穴。《素问·刺疟》:“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
-
痁疾
痁疾病名。即疟疾。《丹溪心法·疟》:“疟又名痁疾者。”明·卢之颐《痎疟论疏》:“痎疟总名曰痁。痁者,秋时寒热兼作,即痁作而金伏者是也。”
-
四末
概述:四末指四肢或四肢末梢。《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治之者反取四末。”《黄帝内经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手指和脚趾·四末:四末指手指和脚趾。《黄帝内经素问·疟论》:“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
-
和疟清痢两解汤
处方:当归1两,白芍1两(酒炒),甘草1钱,枳壳2钱,槟榔1钱5分,陈皮2钱,柴胡8分,车前子3钱,莱菔子3钱(炒,研),草蔻仁1钱(研),煨广木香1钱5分。功能主治:疟痢。用法用量:此方分量不可改动,大人全方,小儿减半。如红多,加酒炒川连3分。摘录:《慈航集》卷下
-
四珍膏
《准绳 幼科》卷四:组成:人参1两,蜜4两,乳汁、梨汁。主治:患疟之后,寒热消烁,肌肉渐瘦,或乍愈而痘出,或带疟而患痘。用法用量:同熬,加制过紫河车,酒服两匙。附注:本方原名 八珍膏,与方中用药之数不符,据《医部全录》改。
-
便
《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素问·刺疟论》:“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小便不利如癃状。”《素问·阴阳别论》:“便血一升。”《灵枢·师传》:“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灵枢·玉版》:“肩项中不便。”
-
癖积
《儒门事亲》卷三:“癖积,两胁刺痛,三棱、广茂之类。”《医钞类编》卷九:“陈飞霞曰:癖者,血膜裹水,侧癖胁旁,时时作痛,时发潮热,或寒热往来似疟。凡疟发过之后,必令其热退尽,方可饮食,若热未尽而饮食之,则中脘多蓄黄水,日久而成癖积。”如因疟疾久治不愈形成癖积,当采用疟母(疟疾、脾肿大)治法。
-
亡
亡㈠(Wáng,音王)①消亡,消失。《素问·疟论》:“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灵枢·通天》:“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④犹言“去”,指去针。《灵枢·九针十二原》:“察后与先,若存若亡。”
-
疟丸
《慈航集》卷下:方名:疟丸组成:草乌头4两(去皮,开水泡14次,以碗盖良久,切片焙干)。主治:疟疾。用法用量:在疟未来之前早两个时辰用老姜5钱、大枣5枚,葱头3个,煎汤送服30丸。1服全愈,多则2服,再无不止者。制备方法:上药研极细末,神曲打糊为丸,如绿豆大。用药禁忌:服药后停进饮食3时,疟不致再发。
-
扼虎膏
处方:烟脂1大豆许,阿魏1大豆许。制法:上为末,以大蒜肉研和为膏,用大桃核1枚劈开,去仁取1片,以药膏子填在核内。功能主治:痎疟。用法用量:疟发时,用药桃核覆在手虎口上,男左女右.令药着肉,以绯帛系定,经宿乃去,疟更不发。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悒悒
悒悒忧闷不畅的样子。《素问·刺疟篇》:“足厥阴之疟……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王冰注:“悒悒,不畅之貌。”
-
跗上
跗上①人体部位名。《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②穴位名。指冲阳穴,在足背最高之动脉应手处。《素问·刺疟》:“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灵枢·逆顺肥瘦》:“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
-
暍暍
暍暍形容热气极盛。《素问·刺疟篇》:“足太阳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熇熇暍暍然。”王冰注:“熇熇,甚热状;暍暍,亦热甚也。”
-
鳖甲渍酒
处方:鳖甲1方寸,乌贼骨2方寸,附子1两,甘草1两,恒山2两。功能主治:疟。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2升半渍之,露1宿。明日涂五心手足,过发时疟断;若不断,可饮1合许。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护肝汤
处方:熟地5钱,鳖甲5钱,山茱萸2钱,何首乌3钱,白芥子3钱,当归1两,柴胡1钱5分。功能主治:补肝祛邪。主肝木亏虚,邪遂乘机突入,致生厥阴肝经之疟,发疟之时,先寒作颤,寒后变热,面色苍白,善起太息之声,甚者状如欲死,或头痛而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绣球花
拼音名:Xi Qi Huā别名:八仙花、粉团花来源:虎耳草科绣球花Hydrangeamacrophylla(Thunb.)Seringe,以叶入药。生境分布:各地多有栽培。药理作用:本品提取物具有抗鸡疟作用,对动物在体肠管和子宫具有兴奋作用。性味:苦、微辛,寒。功能主治:抗疟,消热。主治疟疾,心热惊悸,烦躁。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疟疾论
《疟疾论》疟疾专著。三卷(或作一卷)。清·韩善徵撰。韩氏论疟,上本《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下参清代温热病诸学派,中采历代医家治疟论述。对疟疾脉、因、症、治等多方面内容予以充分论述。末附古今疟疾医案和治疗方剂。现存清刻本、和《中国医学大成》本。
-
瘟疫传症汇编
《瘟疫传症汇编》瘟疫专著。《治疫全书》(六卷)系熊氏取《温疫论》详予考订,兼采喻嘉言有关春温、疫病的论述以及其他有关瘟疫著作编成。《痢疟纂要》(八卷),系搜集古今有关文献结合作者个人经验体会编纂而成。书中阐析诸疟诸痢,并附泄泻。对于疟病治法,总结了发表、和中、攻逐、堵截、升提、温补等法。
-
四味截疟汤
《症因脉治》卷四:组成:何首乌5钱,羌活2钱5分,山楂肉1钱2分,青皮7分。主治:诸疟。用法用量:上合煎,露1夜,临发时五更温好服之。
-
截疟温脾饮
处方:白术5钱,生姜5钱。功能主治:脾虚痰涎上涌,疟发作则吐。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摘录:《赤水玄珠》卷八
-
补肝祛疟汤
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何首乌(生用)1两,鳖甲3钱,茯苓5钱,青皮1钱,柴胡1钱,半夏2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肝以祛邪。主厥阴肝经之疟。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林天佑
林天佑(?得家传,又精研《内经》、《金匮要略》等医籍,遂以医名世。尤精疟疾证治。尝以《内经》为经,仲景书为纬,兼收祖、父所遗之医案、证论,参入己见,撰成《秋疟指南》二卷(1910)。谓“秋疟”乃暑气与卫气相争,按其发热形式,又有寒热、单热之分,并详列变证、兼证及治方。1923年收入《三三医书》。
-
草果知母汤
处方:草果1钱5分,知母2钱,半夏3钱,厚朴2钱,黄芩1钱5分,乌梅1钱5分,花粉1钱5分,姜汁5匙(冲)。功能主治:背寒,胸中痞结,疟来日晏,邪渐入阴。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温服。各家论述:是方以草果温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泻阳明独盛之热,厚朴佐草果泻中焦之湿蕴,合姜、半而开痞结,花粉佐知母而生津退热;
-
凡西达
药品说明书:作用与特点:用于对氯喹可能耐药的恶性疟的治疗和防治.口服易吸收,主要由肾脏排出.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目前一般不用作预防药.用法用量:治疗急性发作:成人顿服2-3片.在疟区逗留期间和返回后4-6周每2周服2片.儿童用药为成人量的1/2-1/4.规格:片剂:磺胺多辛500mg,乙胺嘧啶25mg.
-
卢之颐
卢之颐为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五方丸
《医述》卷八:方名:五方丸组成:青黛5钱,辰砂1钱,桂心5钱,白矾5钱,白芷3钱,巴霜3钱,黑附子3钱,麝香1钱,硫黄5钱,雄黄3钱。功效:截疟。主治:疟来多发,邪势已衰。制备方法:上各为末,粽捣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日中晒干。
-
伏火四种玉粉丹
别名:白金丹处方:握雪礜石2两,寒水石2两,阳起石2两,砒霜1分。功能主治:补益下元。主一切冷疾,诸疟痢。乃先下矾石充底,次下砒霜,次下阳起石,上以寒水石盖之,其瓶子口,磨1砖子盖之,以六一泥固缝,于灰池内坐1砖子,安药瓶子,初以文火,后渐断令通赤,住火候冷,取出研令极细。每服5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
卢晋公
卢晋公即卢之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脾风
脾风病证名。《素问·风论》:“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素问·玉机真藏论》:“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恼,出黄。”此病须与太阳病、太阴病和一些湿病相区别。治宜白术汤。②即慢脾风。《幼科发挥》:“发搐后变疟者,此脾风之证也。”
-
桂枝石膏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桂枝石膏汤:处方:桂枝15克石膏知母各45克黄苇30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疟无他证,隔日发,先寒后热,寒少热多者。每服用水150毫升煎服。功能主治:热病。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保命集》卷中:方名:桂枝石膏汤组成:桂枝5钱,石膏1两半,知母1两半,黄芩1两。
-
卢繇生
卢繇(繇音yáo摇)生即卢之颐。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争功散
《得效》卷十一:别名:热疟争攻散组成:知母5钱,贝母5钱,柴胡(去芦)5钱,常山5钱,甘草5钱,山栀子5钱,槟榔5钱,蝉蜕10个,地骨皮(去骨)5钱。用法用量:上锉散。每服3钱,用桃、柳枝各5寸煎;未效,用过路葛藤5寸煎服。附注:热疟争攻散(《普济方》卷三九○)。
-
断魔如圣丹
别名:断疟如神丹处方:信砒1钱,蜘蛛(大者)3个,雄黑豆49粒。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断疟如神丹(《穷乡便方》)。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卷六引作“断疟如圣散”。摘录:《宣明论》卷十三
-
追疟饮
处方:何首乌30克(制)当归甘草半夏青皮陈皮柴胡各9克功能主治:截疟。治疟疾,血气未衰,屡散之后,疟仍不止者。用法用量:上药用井水、河水各200毫升,煎至200毫升,滓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空腹时温服200毫升,饭后再服200毫升。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止疟丹
概述:止疟丹为方剂名,出自《医学心悟》卷三方。常山(火酒炒)4两,草果仁(去壳)4两,半夏曲(姜汁炒)4两,香附米(酒炒)4两,青皮(去瓤,醋炒)4两,真六神曲12两。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用神曲十二两,米饮煮糊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疟症二三发后。轻者1丸,重者2丸,红枣5-6枚,煎汤化下,清晨面东空腹服。
-
四疟散
《辨证录》卷八:组成:熟地2两,白术1两,甘草1钱,山茱萸1两,人参5钱,白芥子3钱,柴胡3分,荆芥1钱(炒黑)。主治:四日两发之疟。用法用量:水煎服。
-
生熟饮
《直指》卷十二:组成:草果2个(1煨、1生),肉豆蔻2个(1煨、1生),川厚朴(方寸许)2片,生姜2块(半生,半湿,纸裹煨),甘草2寸(半生、半炙)。主治:脾寒发疟,寒多热少。《魏氏家藏方》卷一:组成:厚朴2寸(1寸生,1寸炙),甘草2寸(1寸生,1寸炙),草果2枚(1枚生,1枚炮熟),生姜2两(1两生,1两煨)。
-
米粉丹
《普济方》卷二一○引《续易简》:组成:巴豆(去皮心膜,出油)1钱,粉霜1钱,硇砂1钱,朱砂1钱,砒霜(研)半钱。主治:痢疟及积痢。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饮送下,未愈再进。制备方法:上为末,黄蜡2钱,熔成汁,下药搅匀,旋如绿豆大。
-
朱衣使者
《卫生总微》卷十六:组成:砒半两(细研),绿豆末1分,黑豆末1分。主治:小儿发疟不止。用法用量:间日发者,于好日夜临卧时,冷醋水送下2丸。频日发者,只于当日夜服如上法。制备方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黍米大,辰砂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