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过
包括不细心问诊,不注意病人生活环境和思想情绪,不了解疾病的起因和经过,不详细分析脉症,诊脉又不能掌握关键,不进行分析比较,粗枝大叶,诊断不明,盲目治疗,引致不良后果。针刺补泻过度之称·五过:五过指针刺使用补泻手法不可过度,见《黄帝内经灵枢·五禁》。《类经》:“补之过度,资其邪气;
-
五禁
即甲乙日,无刺头;主要论述针刺治疗中五禁、五夺、五逆、五过、九宜的意义。《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咸味善走血分,但多食则血行凝涩,故血病不宜多食咸味。苦味善走骨,因其能助心运行水液的作用,故又称“决渎之宫”(见《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
俞理
俞理指腧穴治病的原理。《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守数据治,无失俞理。”王冰注:“但守数据治而用之,则不失穴俞之理矣。”意为针灸治疗必须按照规定的法则,不能违反腧穴的原理。
-
三常
三常为问诊内容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即诊病要了解病人的社会地位(贵贱)、经济状况(贫富)、精神状态(苦乐)等三种变化情况,供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
-
奇恒
奇恒①意为不同于平常。《素问·疏五过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②古医经名。《素问·病能论》:“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
-
亟
亟㈠音气(qì)。《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观《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即此藏精起气之谓。”《素问·疏五过论》:“粗工治之,数刺阴阳,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日有期。”王冰注:“数刺阴阳经脉,气夺病甚,故身体解散而不用,四支废运而转筋,如是故知死日有期。”
-
医德
医德是医务工作者在职业活动巾所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疏五过”、“征四失”等论述医德的篇章。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全面而实用地提出了各种医德规范,对后世的医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9年世界医学协会通过了新的医德宣言——《日内瓦协议法》。
-
比类
比类即类比法。出《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等篇。比,比较;例如眩晕、抽搐、肢体震颤等一类“动”的症状,其表现与自然界草木受风吹而动摇的现象相类似,故可将其病变机理类比为“风”,从而提出了“风胜则动”的病机理论。
-
行
《素问·六节藏象论》:“天度者,怕以制日月之行也。”《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精并行。”《灵枢·五变》:“夫天之生风也,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行之。”《素问·标本病传论》:“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
医工
见《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唐代有医工、针工等,职位在医师、针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之上。医工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百官志》曰:“王国官有礼乐长,主乐人;皆比四百石。”医工长之下还设有侍医、太医、尚方等医官隋唐太医署中医者名称·医工:医工为隋唐太医署中医者名称。
-
内经药瀹
《内经药瀹》为医经著作。十卷。张骥撰。本书辑录《内经》中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分为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和药制共九类,分别予以集注,并加按语说明。1923年成都义生堂刊印发行。
-
脱营失精
因精神刺激所致的虚劳证。《素问·疏五过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源流》:“脱营失精,失志病也。”“若后贫后贱之人,忧愁思虑,愤恨悲哀,无一不有,故内伤脏腑。其治内服镇心丹,升阳顺气汤,外用香盐散,日擦牙齿。
-
脱营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脱营之病,虚劳之类也。”《外科正宗·杂疮毒门》:“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张氏医通》卷九:“夫脱营者,营气内夺,五志之火煎迫为患。所以动辄烦冤喘促,五火交煽于内,经久始发于外。
-
数
《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素问·疏五过论》:“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灵枢·五音五味》:“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灵枢·根结》:“持其脉口,数其至也。”《素问·刺热篇》:“肾热病者,先腰痛(骨行)酸,苦渴数饮身热。”②指“数脉”,搏动急促之脉。
-
疏
《素问·阳明脉解》:“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灵枢·五变》:“内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灵枢·终始》:“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据《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及杨上善注,“疏”当作“躁”。如《素问·疏五过论》。
-
势
势①睾丸的别名。《古今医鉴·脏气各殊论》:“男子肾气外行,上为须,下为势,如女子,宦人无势。”《素问·疏五过论》:“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素问·方盛衰论》:“奇恒之势乃六十首。”
-
君
君①国君。《素问·疏五过论》:“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候王。”②指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③五运六气学说中指少阴君火。《素问·六微旨大论》:“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素问·脉要精微论》:“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
精华
精华指五脏之气中最精粹部分。《灵枢·疏五过论》:“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
-
寒炅
寒炅(jiǒng,音窘)寒热。《素问·疏五过论》:“脓积寒炅。”
-
传统医德
在中国医学史上,几乎所有医学著作都不同程度地论述医德,如《黄帝内经》中的“疏五过论”与“征四失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医家十要》、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张璐的《张氏医通·医门十戒》等。阿拉伯的《迈蒙尼提斯祷文》也是很有影响的传统医德专著。
-
分部
分部为十二经脉在皮肤上各有其分属的部位,称为十二皮部,各经脉的病变可反映到其分属的皮部,因称。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所终。”因此,临床上可利用皮肤上的某些变异(如色泽异常、丘疹、结节、敏感点等)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