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瀉 2015年08月31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久瀉爲病證名,指泄瀉久延時日而不愈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 。《壽世保元·泄瀉》:“大抵久瀉,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劑,損其真陰,元氣不能自持,遂成久瀉。”《張氏醫通·大小府門》:“久瀉,穀道不合,或脫肛,乃元氣下陷,大腸不行收令而然。補中益氣加訶子、肉果、五味、烏梅肉爲丸,或四君子加防風、升麻。”

泄瀉簡稱泄或瀉。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大便稀薄,甚至水樣,次數增多,但一般無膿血和裏急後重。也有將泄瀉分開者,大便質薄而勢緩者爲泄;大便如水而勢急者爲瀉。《奇效良方·泄瀉門》:“泄者,泄漏之義,時時溏泄,或作或愈;瀉者,一時水去如注泄。”外感六淫,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情志失調,以致脾胃運化失常,或元氣不足,脾腎虛衰,皆可引起泄瀉。由於病因、證候不同,有風泄、寒泄、暑瀉、溼瀉、熱瀉、傷食瀉、溢飲滑泄、酒泄,七情瀉、積瘀泄、虛瀉、五更泄、滑泄、溏泄、飧泄、直腸泄、大腸泄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1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