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宗 2012年05月0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會宗,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之郄穴。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橈側緣。布有前臂背側尺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爲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並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主治耳聾、癲癇、臂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會宗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穴的尺側,尺骨的橈側緣取穴。

取法

伸臂俯掌,於腕上3寸支溝穴尺側,當尺骨的橈側緣取穴。

穴位解剖

會宗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尺側伸腕肌、示指伸肌、前臂肌間膜。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分佈着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皮膚由橈神經發出的前臂後皮神經分佈。皮下組織內有貴要靜脈、頭靜脈等血管。其深層有前臂骨間後動、靜脈的分支,以及前臂骨間後神經的分支。

特異性

本穴爲手少陽經之郄穴。

功用

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經絡。

主治病症

頭面五官疾病:耳聾耳鳴。

神經系統疾病:癲癇。

其他疾病:氣滯喘滿,上肢肌膚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脹。多用瀉法。

灸法:艾炷灸或溫鍼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會宗配臂臑、曲池,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上肢痹痛。

會宗配聽會、翳風,有清三焦火,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會宗配大椎、百會,有熄風定癇的作用,主治小兒癲癇。

文獻摘要

《外臺》:主肌肉痛,耳聾,羊癇。

《銅人》:治肌膚病,耳聾風癇。

《大成》:主五癇,肌膚痛,耳聾。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