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骨碎補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骨碎補

骨碎補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拾遺》。爲水龍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unze)J.Sm.的乾燥根莖。呈扁平長條狀,多彎曲,有分枝,長5~15cm,寬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鱗片,柔軟如毛,經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兩側及上表面均具突起或凹下的圓形葉痕,少數有葉柄殘基和鬚根殘留。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紅棕色,維管束呈黃色點狀,排列成環。氣微,味淡、微澀。砂炒骨碎補爲扁圓狀鼓起,質輕脆,表面棕褐色或焦黃色,無鱗葉,斷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味微澀,氣香。骨碎補味苦,性溫,歸肝、腎經,具有療傷止痛,補腎強骨的功效,用於跌撲閃挫,筋骨折傷,腎虛腰痛,筋骨痿軟,耳鳴耳聾,牙齒鬆動;外用消風祛斑,治斑禿,白癜風。骨碎補密被鱗片,不易除淨,且質地堅硬而韌,不利於粉碎和煎煮出有效成分,故臨牀多用其炮製品。砂炒骨碎補,質地鬆脆,易於除去鱗片,便於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