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

戰國 佚名◎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五邪第二十

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節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裏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聞青脈以去其掣。

邪有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裏

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

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