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麟策》

清 佚 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總論

天地,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此造化自然之理也。亦無思無爲之道也。故有人道,即有夫婦。有夫婦,即有子嗣。又何有乏嗣之說?然天有不生之時,地有不毛之域,則人不能無乏嗣之流矣。然則生者自生,乏者當乏,而求嗣之說,又何爲也?果可求耶?果不可求耶?則其中亦自有說,亦自有法矣。所謂說者,非爲不生不毛者而說也,亦非爲少壯強盛者而說也。蓋不生不毛者,出於先天稟賦,非可以人力爲也。少壯強盛者,出於妙合之自然,不必識,不必知也。惟是能子弗子者,無後難堪,本非天付。衰老無兒者,精力日去,豈比少年?此所以有挽回之人力則有說而有法矣。雖法之垂諸古者已不爲少,然以餘覺之,則若有未盡其妙蘊者焉。因而臚列其法,曰天時,曰地利,曰人事,曰藥食,曰疾病。但犯其一,便足敗乃公事矣。賓於晚年得子,率鑑乎此。凡苦於是者,惟察之信之。則嗣續之猷,或非渺小,故命之曰《宜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