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玉鑰》

清 鄭梅澗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論補要決

凡人有疾。皆邪氣所湊。雖病患瘦弱。不可專行補法。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如患目赤等疾。明是邪熱所致。可專行瀉法治之。其餘諸疾。只宜平補平瀉。須先瀉後補。謂之先瀉邪氣。後補真氣。此乃先師不傳之祕也。今行補法者。令病患吸氣一口。隨吸轉針。如針左邊捻鍼頭轉向右邊。以我之右手大指指持針。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後。仍捻鍼深入一二分。便真氣深入肌肉之分。如有數穴。根據此法行之既畢。停少時。卻用手指於針頭上。輕彈三下。如此三次。仍用我左手大指指持針。以大指連搓三下。(謂之飛)將針深進一二分。以針頭向左邊。(謂之三進三飛)根據此法行至五六次。覺針下沉緊。或針下氣熱。是氣至足矣。即令病患吸氣一口。隨吸出針急以手按捫其穴。此謂之補法是也。(大成)樞扶氏曰。凡補法者。假如此穴合針入五分。須先針入二分。候針下得氣再入二分。是至四分又候得氣更針入一分。總共五分止。然後出針。即以左手大指急按所針穴孔。勿令出血。是爲補也。凡瀉法者。假令此穴合針五分。便即入五分。候約得氣。便將針退出二分。少停又退出二分。是共提出四分。再少停候得氣。又起針漫漫拔出。不用手閉其針孔。令其氣出。或血出。是爲瀉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