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清 徐大椿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乾地黃

味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行血之功。填骨髓,血足能化精,而色黑歸腎也。長肌肉脾統血,血充則肌肉亦滿矣。作湯,除寒熱積聚,血充足則邪氣散,血流動則凝滯消。除痹。血和利則經脈暢。生者尤良。血貴流行,不貴滋膩,故中古以前用熟地者甚少。久服,輕身不老。補血之功。地黃色與質皆類血,故入人身則專於補血。血補則陰氣得和,而無枯燥拘牽之疾矣。古方只有乾地黃生地黃,從無用熟地黃者。熟地黃乃唐以後製法,以之加入溫補腎經中藥頗爲得宜。若於湯劑及養血、涼血等方甚屬不合。蓋地黃專取其性涼而滑利流通,熟則膩滯不涼全失其本性矣。又仲景《傷寒》一百十三方,惟復脈用地黃。蓋傷寒之病,邪從外入,最忌滋滯。即使用補,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劑。否則邪氣向裏,必有遺害。今人一見所現之證,稍涉虛象,便以六味湯爲常用之品,殺人如麻,可勝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