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飲子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外臺祕要》卷六引《廣濟方》:地黃飲子

處方

生地黃汁30毫升 蘆根15克 生麥門冬25克(去心)人蔘15克 白蜜15毫升 橘皮10克 生薑15克

功能主治

主心胃虛熱,嘔吐不能進食,食則煩悶。

用法用量

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下地黃汁,分三次溫服。

注意

服藥期間,忌蕪荑、面、炙肉、蕎麥麪、豬肉、大蒜、粘食及生冷食物。

摘錄

《外臺祕要》卷六引《廣濟方》

《準繩·幼科》卷一:地黃飲子

處方

生地黃2錢,赤芍藥2錢,羌活(去蘆)1錢,當歸(去蘆)1錢,甘草1錢。

製法

上爲極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生下,滿身面目皆黃,狀如金色;或面赤身熱,眼閉不開,大便不通,小便如梔子汁,滿身生瘡。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丸散膏丹集成》引作“地黃飲”。

注意

忌酒、面、五辛之物。

摘錄

《準繩·幼科》卷一

《傷寒總病論》卷六:地黃飲子

處方

地黃汁1碗,藕汁1碗,生薑汁1盞。

功能主治

小產後,其惡露被熱蒸斷不行;亦治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

令和暖,分3-4次溫服。微有寒,煎20沸服之。

摘錄

《傷寒總病論》卷六

《外臺》卷六引《廣濟方》:地黃飲子

處方

生地黃汁6合,蘆根1握,生麥門冬1升(去心),人蔘8分,白蜜3合,橘皮6分,生薑8分(一方雲生薑汁1合)。

製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虛熱,嘔逆不下食,食則煩悶。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心方》引作“地黃飲”。

注意

忌蕪荑、生冷麪、炙肉、蕎麥、豬肉、蒜、粘食。

摘錄

《外臺》卷六引《廣濟方》

《簡明醫彀》卷三:地黃飲子

處方

生地、熟地、枸杞子、地骨皮、黃芩、天門冬、芍藥、黃耆、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血熱所致吐血、衄血、下血、溺血。

用法用量

每服7錢,水2鍾,煎8分,去滓,空腹服。

如脈微、身涼、惡風者,加桂2分。

摘錄

《簡明醫彀》卷三

《準繩·幼科》卷一

組成

生地黃2錢,赤芍藥2錢,羌活(去蘆)1錢,當歸(去蘆)1錢,甘草1錢。

主治

小兒生下,滿身面目皆黃,狀如金色;或面赤身熱,眼閉不開,大便不通,小便如梔子汁,滿身生瘡。

用法用量

用燈心煎湯,食前服。乳母宜服。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用藥禁忌

忌酒、面、五辛之物。

附註

本方方名,《丸散膏丹集成》引作“地黃飲”。

《簡易方》引《家寶方》(見《醫方類聚》卷一二五)

別名

生地黃飲子、生津地黃飲子、地黃飲

組成

人蔘(去蘆)、生乾地黃(洗)、熟乾地黃(洗)、黃耆(蜜炙)、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枳殼(去瓤,麩炒)、石斛(去根,炒)、枇杷葉(去毛,炒)、澤瀉、甘草(炙)各等分。

功效

滋補氣血。

主治

消渴咽乾,面赤煩躁,陰虛火炎,陽明苑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各家論述

1.《簡易方》引《家寶方》(見《醫方類聚》):此方乃全用二黃丸、甘露飲料生精補血潤燥止渴;佐以澤瀉、枳殼疏導二腑,使心火下行,則小腑清利;肺經潤澤,則大腑流暢,宿熱既消,其渴自止。
2.《醫林篡要》:此方意在滋陰血以濟亢陽,故麥冬、枇杷葉所以佐天冬而清肺;黃耆、甘草所以佐人蔘而和脾胃;生地、澤瀉所以佐熟地而滋腎;引腎水以上榮,而亢陽不能害,則於石斛取之。固其本根達其條枚,榮其枝葉,破其上逆之勢,而瀉其餘邪。三焦之氣順,心包之血滋,火散而氣清,潤澤榮華,無煩躁咽乾之病。

附註

生地黃飲子(《得效》卷七)、生津地黃飲子(《證治寶鑑》卷四)、地黃飲(《醫林篡要》卷四)。

《外臺》卷三十五引《廣濟方》

組成

生地黃汁3合,生薑汁3合,訶黎勒4分(末),白蜜1匙。

主治

小兒心腹滿,喫食不下。

用法用量

分溫服之。微利尤良。

製備方法

上相和調勻。

《傷寒大白》卷二

組成

生地、丹皮、天門冬、黃芩、地骨皮、白芍。

主治

肝腎精竭,血燥勞瘵,及血分有火之鼻衄。

加減

若尺脈大,加黃柏、知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