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倉窬 2017年01月1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大倉窬爲經穴別名,即三焦俞。見《醫心方》。

[穴位基礎信息表]三焦俞|sanjiaoshu|sanchiaoshu|Triple Burner Locus|BL22|22|V22|V22|B22|B22|BI22

三焦俞爲經穴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Sānjiāoshù[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BL22)。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三焦俞是三焦的背俞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三焦爲六腑之一,俞即輸注,本穴是三焦之氣轉輸於後背體表的部位,故名三焦俞[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三焦俞主治中、下焦疾患:如嘔吐,呃逆,飲食不化,胸腹脹滿,腸鳴泄瀉,黃疸水腫,食少身瘦,頭痛目眩,腰脊強痛,婦人瘕聚,小便不利,尿血,消渴,遺尿,遺精,胃脘痛,腹脹,完谷不化,腸嗚,胸脅痛,腸鳴,泄瀉,痢疾,水腫,腰背疼痛,泄痢,鼓脹,黃疽,癃閉,現代又多用三焦俞治療胃炎,腸炎,腎炎,腹水,尿瀦留,神經衰弱,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腰肌勞損等。

三焦俞的別名

懸極俞、大倉窬(《醫心方》)。

出處

《鍼灸甲乙經》:頭痛,食不下,腸鳴腹脹,欲嘔時泄,三焦俞主之。

特異性

三焦俞爲三焦之背俞穴。

穴名解

三焦爲六腑之一,俞即輸注,本穴是三焦之氣轉輸於後背體表的部位,故名三焦俞[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

“三焦”爲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下焦。《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載:“三焦者,中瀆之府,水道出焉。”三焦,指胸腹腔上中下三處之空松處。三焦,古作三瞧。《集韻》:“三瞧,無形之府,通作焦。”又肉之空松處爲瞧。《淮南子·天文》:“是以月虛而魚腦減,月死而羸曨膲。”故三焦有無形之說。《難經·第三十七難》謂:三焦爲元氣之別使,十二經之根本,生命之原。《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論》以三焦爲通調水道的決瀆之官。故三焦俞是三焦之氣轉輸、輸注之所,昇陽益氣、決瀆行水,內應全身之俞也。[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所屬部位

腰部[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3.

大倉窬的定位

標準定位:三焦俞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

三焦俞穴位於脊柱區,第一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

一說“除脊寸半”(《鍼灸資生經》)

三焦俞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三焦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三焦俞穴的位置

三焦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三焦俞穴的位置

三焦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三焦俞穴的位置

三焦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內臟)

大倉窬的取法

俯臥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懸樞(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三焦俞穴位於脊柱區,第一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

俯臥位,兩髂嵴高點相平處正中再向上3個棘突,旁開1.5寸處取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大倉窬穴位解剖

三焦俞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下後鋸肌、骶棘肌。有第一腰動、靜脈後支。分佈着第十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深層爲第一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皮膚由第十十二胸神經和第一、二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分佈。腰背筋膜爲胸背筋膜的深層,在腰背部增厚,其纖維組織緻密,呈腱膜性質。因背闊肌和下後鋸肌的起始腱而增強。所以針經該膜時,有阻力感。在骶棘肌前與後面兩層筋膜,在該肌外側緣癒合,形成骶棘肌鞘。該外側緣的鞘膜爲腹肌起始的腱膜。筋膜上部介於第十二肋和第一腰椎橫突之間特別增厚,則稱腰肋韌帶。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第1、第2腰神經後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佈;深層有胸背神經分支、第1和第2腰神經後支的肌支及相應腰動脈背側支分支分佈[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79.

布有第十胸神經後支的外側皮支,深層爲第一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並有第一腰動、靜脈後支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

大倉窬的功效與作用

三焦俞有調三焦,利水溼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

三焦俞具有調理三焦,利水強腰的功效。

三焦俞位於第1腰椎旁,是三焦之氣輸注於背部之處,三焦乃水液代謝之通道,取之可治療水液代謝失常而致的一切疾病[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經脈循行於腰背部,三焦俞又位於腰部,故可治療腰背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三焦俞內近於下焦,故以治療肝腎疾患爲主[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三焦俞與人體上中下各部脂膜相應,而爲之俞,有調理三焦,健脾利水之功。治脹滿,膈塞不通,嘔逆,飲食不化,肩背急,腰脊強,少腹堅硬,注瀉下痢,目眩,頭痛,婦人癥聚。凡痛之有關脂膜者,俱應取此,以舒三焦鬱滯之氣也。[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大倉窬主治病證

三焦俞主治中、下焦疾患:如嘔吐,呃逆,飲食不化,胸腹脹滿,腸鳴泄瀉,黃疸水腫,食少身瘦,頭痛目眩,腰脊強痛,婦人瘕聚,小便不利,尿血,消渴,遺尿,遺精,胃脘痛,腹脹,完谷不化,腸嗚,胸脅痛,腸鳴,泄瀉,痢疾,水腫,腰背疼痛,泄痢,鼓脹,黃疽,癃閉,現代又多用三焦俞治療胃炎,腸炎,腎炎,腹水,尿瀦留,神經衰弱,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腰肌勞損等。

三焦俞主治中、下焦疾患:如嘔吐,呃逆,飲食不化,胸腹脹滿,腸鳴泄瀉,黃疸水腫,食少身瘦,頭痛目眩,腰脊強痛,婦人瘕聚,小便不利,尿血,消渴,遺尿,遺精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

三焦俞穴主治胃脘痛、腹脹、嘔吐、完谷不化、腸嗚、胸脅痛[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79.

三焦俞穴主治腹脹,腸鳴,泄瀉,痢疾,水腫,小便不利;腰背疼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三焦俞主治腹脹,腸鳴,嘔吐,泄痢,水腫,鼓脹,黃疽,遺尿,癃閉,腰脊強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

現代多用三焦俞治療胃炎、腸炎、腎炎、腹水、尿瀦留、神經衰弱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

1. 消化系統疾病: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腸炎;

2.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尿瀦留,遺精;

3. 其它:腹水,神經衰弱,腰肌勞損等。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5~1寸[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79.[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局部有酸脹感[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可向腰部及腹部放散[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一般直刺或向椎體方向斜刺0.8~1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

直刺1~1.5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

注意:三焦俞深部近於腎臟,故不能深刺[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79.[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

艾炷灸或溫鍼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大倉窬的配伍

三焦俞配身柱、命門,有溫補腎陽,強壯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強痛,脊柱炎。

三焦俞配石門,爲俞募配穴法,有利尿消腫的作用,主治水腫,小便不利。

三焦俞配大腸俞、氣海、中極、足三裏,治急慢性腎炎[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三焦俞配肝俞、脾俞、陽陵泉,治黃疸、嘔吐[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三焦俞配脾俞、胃俞、中脘,治消化不良、耳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頭痛、食不下、腸鳴腹脹、欲嘔時泄,三焦俞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肩背拘急,腰脊強。

《鍼灸大成》:泄注下痢。

《備急千金要方》:臟腑積聚脹滿……不能飲食,灸三焦俞隨年壯。

《循經考穴編》:三焦俞,穴在第十三椎下,兩旁相長脊各一寸五分……三焦熱壅,氣不升降,口苦脣裂,消渴。

大倉窬研究進展

治療泌尿系統結石

針刺三焦俞配腎俞、京門、天樞、氣海,對泌尿系統結石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大部分有效,半數可排出結石[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治療腰痛

一患者腰部灼痛1個月,取三焦俞,針尖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用捻轉瀉法,每5 min行鍼一次,留針20 min,治療一次灼痛減半,夜間痛輕,能安然入睡,繼續治療4次後痊癒[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38-23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