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鼻針療法 修訂歷史

關於鼻針療法

鼻針療法指針刺鼻部特定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於1960年見諸報道。此法將鼻部分爲三條線,自前額正中至水溝穴上端爲第一線;自內眼角下緊靠鼻樑骨兩側至鼻翼下端盡處爲第二線;自眉內側,沿第二側外方至鼻翼盡外側爲第三線;鼻針穴位多分佈在這三線上。鼻針療法認爲鼻與臟腑經絡有密切聯繫。指在鼻部範圍內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針刺以治療全身多種疾病的方法。它形成於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是我國中醫鍼灸工作者在研究、開展耳針療法的過程中,以祖國醫學對鼻部與臟腑及全身關係的理論爲基礎,以通過鼻部皮膚色澤變化來診斷疾病的方法爲依據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針法。它對於疼痛性疾患,神經衰弱、腹瀉等多種疾患都有較好的療效,也可用於鼻針麻醉。其穴位以《黃帝內經靈樞·五色》中的記載爲依據,與面針定位有異。《黃帝內經靈樞·五色》篇指出:“明堂高骨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鼻針的穴位排列即根據這一原理,分爲第一線(正中)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