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雙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shuāng wán

2 別名

雙丸(《類證活人書》卷二十)。

3 處方

巴豆22.5克 麥門冬12.5克 甘草6克 甘遂2.5克 硃砂2.5克 蠟12.5克 蕤核仁22.5克 牡蠣10克

4 製法

上八味,先以湯熟洗巴豆,研,新布絞去油。別搗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下篩訖。研蕤核仁令極熟。乃納藥末更搗二千杵。藥燥不能作丸,再稍加煉蜜。

5 功能主治

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

6 用法用量

半歲兒服如荏子2丸,一歲至二歲兒服如半麻子2丸,三至四歲,服如麻子2丸,五至六歲服者,服如大麻子2丸,七歲至八歲服如小豆2丸,九歲至十歲,微大於小豆2丸。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時不下者,飲熱粥適量即下,皆雙出也。下甚者,飲以冷粥即止。

7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8 《千金》卷五

8.1 方名

紫雙丸

8.2 別名

雙丸雙聖丸

8.3 組成

巴豆18銖,麥門冬10銖,甘草5銖,甘遂2銖,硃砂2銖,蠟10銖,蕤核仁18銖,牡蠣8銖。

8.4 主治

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

8.5 用法用量

半歲兒服如荏子1雙,1-2歲兒服如半麻子1雙,3-4歲者服如麻子2丸,5-6歲者服如大麻子2丸,7-8歲兒服如小豆2丸,9-10歲,微大於小豆2丸,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時不下者,熱粥飲數合即下,丸皆雙出也。下甚者,飲以冷粥即止。

8.6 製備方法

上以湯熟洗巴豆,研,新布絞去油,別搗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下篩訖。研蕤核仁令極熟,乃納散更搗二千杵,藥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

8.7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小兒無異疾,惟飲食過度,故宜巴豆辛散,兼甘遂之苦寒,以盪滌癖積蕤仁除心腹邪熱結氣,麥冬治腸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牡蠣散內結積熱蜂蠟清胃,甘草和中,丹砂安神,不使巴豆甘遂侵犯正氣也。

8.8 附註

雙丸(《活人書》卷二十)、雙聖丸(《醫學綱目》卷三十八)。

9 《外臺》卷三十五引《廣濟方》

9.1 方名

紫雙丸

9.2 組成

代赭(研)8分,丹砂(研)8分,大黃8分,青木香5分,當歸5分,桂心4分,犀角3分(屑),巴豆6分。

9.3 主治

小兒及大人腹中宿食積成癥癖,兩脅妨悶,氣息喘急,不能食,面黃,日漸消瘦,腹大脹硬。

9.4 用法用量

10歲兒服大豆2丸,6歲者小豆許2丸,以下臨時斟酌。要瀉病出爲度,久疾日1丸,以溏泄而已,不在猛瀉。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