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爾斯·博爾德特

人物百科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ū ěr sī ·bó ěr dé tè

2 註解

朱爾·博爾代(荷蘭文:Jules Bordet,1870年6月13日-1961年4月6日)出生於比利時的蘇瓦尼,是一位免疫學家與微生物學家,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醫學博士,並任該校教授。早在19世紀末,他就成功地研製出抗菌血清系統地論述了以血漿抑制種種細菌病毒的基本原理,1906年與同事合作研製出抗咳菌苗,後又獨立研製出抗白喉菌苗,因在免疫性血清治療上的重大發現,博爾德特榮獲了1919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3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原因

免疫性方面的發現”

"for his discoveries relating to immunity"

4 朱爾·博爾代生平

1870年6月13日生於比利時埃諾省蘇瓦尼;1961年4月6日卒於布魯塞爾。博爾代於1892年在布魯塞爾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但那個時候的比利時,誰會去請教這個“娃娃”大夫呢?他自己也有先見之明,就函請巴黎巴斯德紀念研究院給予他一個職位。同時一面服務於母校附院,一面鵠候巴黎音信。一等兩年,終於在1894年如願進入了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在梅契尼科夫指導下繼續工作。1898年,博爾代正在巴黎居住,他發現,如果把血清加熱到55攝氏度,儘管血清中的抗體不致受到破壞(這可爲血清仍能與抗原相互作用這一事實所證實),但卻喪失了摧毀細菌能力。由此可以推斷,血清中一定含有某種或某組非常脆弱的成份作爲抗體補體,使之能夠與細菌發生作用。博代把這種成份稱爲防禦素(alexin),而歐利希則將它命名爲補體,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名稱。

如此之才寄居法國,比利時朝野深爲遺憾。他數度回國講學,也有心留在祖國,事實上,一把利刃閒置在陰溼的地方,若不妥善利用就會上鏽。人才亦然。

比利時舉國上下爲了爭取博爾代回國,同心協力,根據他的理想在國內蓋了一座與法國巴斯德研究院式樣相同的學院。博爾代在巴黎看見報上刊載的消息時大爲感動。後來爲修建這座學府,全國各方面都捐款了,但距所需經費仍遠,加之法國得知比利時修建學院有許多器材非向法國購置不可,他們就故意抬高售價。比利時國會最後決定:把一筆指定建造一艘驅逐艦的專款,全部撥充此用。博爾代隨返祖國。1901年,他在布魯塞爾創建了一個狂犬病防治和細菌學研究所(1903年改名爲布拉邦特巴斯德研究所)並親任所長,從而開展了自己的工作。

1901年,博爾代又指出,當一抗體抗原發生作用時,其補體便被耗盡。這一過程叫做補體結合,它在免疫學上證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乏色曼發明著名的乏色曼梅毒診斷試驗法依據的實際上正補體結合。接着,博爾代於1906年又發現了百日咳桿菌,並研究出一種對這種病發生免疫作用方法。1907~1935年,他受聘擔任布魯塞爾大學細菌學教授。博代對免疫學的研究以他榮獲1919年諾貝爾和生理學獎爲其高潮,這是對他在補體結合方面的工作所給予的特別的表彰。1920年,他寫了一篇論述免疫學的文章,精湛地總結了當時有關該領域的全部知識。然而,對當時不斷在豐富着的關於病毒的知識,博爾代卻持頑固反對的態度,他拒不承認圖爾特所發現的噬菌體實際上是生物,而在很長時間裏堅持認爲它們只不過是一些毒素而已。

他一生獲得許多榮譽。代表作爲《傳染病免疫療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