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醫護記錄中的中醫內容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醫護記錄中的中醫內容

除病歷外,各項醫護記錄可參考西醫的格式,並在相應部分記錄中醫辨證和應用中醫中藥情況。門診病歷簡要記錄望、聞、問、切內容,辨證分析,初步診斷及治法(方藥、方名、藥味及劑量、用法),醫師簽名。住院病歷問診包括主症、現病史、過去史、個人史、家族史,同醫護記錄中的入院病歷。望診:神色形態方面注意神志、精神、體態及氣色。各部位望診:包括頭面、毛髮、五官、咽、頸、胸腹、腰背、肌膚、四肢關節、爪甲等。舌象:包括舌苔(苔形、苔色、津液)、舌質(形、態、體、色)、舌下繫帶(顏色)。小兒指紋:包括三關定位、色澤、形態、浮沉。排泄物:包括嘔吐物、痰涎、血液、二便及各種異常分泌物。聞診:聞聲息,包括語音、呼吸、咳喘、嘔惡、太息、呻吟、腹鳴等。嗅氣味包括排泄物及口中氣味等。切診:肌膚:包括溼度、溫度及彈性等。各部位切診:包括頭面、胸腹、四肢。俞穴按壓:包括有關俞穴及其壓痛點、敏感點。脈象:主要記錄寸、關、尺脈象,必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