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相關的詞條

相關詞條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是所有報道的共濟失調中最多的一種。發病機理未明,病變主要累及小腦,但脊髓及顱神經也可部分受累。遺傳方式爲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臨牀表現1.多在30-60歲起病,少數在少年期或70歲時發病。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家族史,常以共濟失調步態爲首發症狀,行走不穩,易跌倒。此後可逐漸出現雙上肢共濟失調;2.部分病例可有吞嚥困難、失音、言語障礙、情緒不穩、智慧衰退等,也可有複視、眼球活動障礙等。3.雙下肢無力,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或減退,可有病理反射陽性。4.無弓形足及心臟異常。診斷依據1.發病年齡較遲,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家族史。2.進行性加重的共濟失調,步態爲醉酒樣。3.無心臟異常及弓形足,骨骼X線照片常正常。4.排除其他類型的共濟失調,排除腦癱和運動神經元疾病及癌性小腦共濟失調。治療原則1.對症及支持療法;2.鍼灸及康復治療。用藥原則用藥框限內的藥物只能緩解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