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管狹窄症

中醫學 中醫病名 疾病 中醫診斷學 骨與創傷科 中醫骨傷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āo zhuī zhuī guǎn xiá zhǎi zhèng

2 英文參考

straitness of lumbar vertebra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疾病別名

腰椎管狹窄症

4 疾病分類

骨與創傷

5 疾病概述

腰椎椎管狹窄症(straitness of lumbar vertebrae[1])爲病名[2]。是指腰椎椎管、神經根通道及椎間孔隧道的變形或狹窄而引起馬尾神經神經根受壓併產生以長期腰痛腿痛、間歇性跛行爲主要表現的疾病[2]

6 疾病描述

腰椎椎管狹窄症是導致腰痛腰腿痛等常見腰椎病的病因之一,按部位可分爲中央型(主椎管)狹窄症、側方型(側隱窩)狹窄症及神經根管狹窄症叄大類,按病因可分爲先天發育性及後天繼發性兩種。“間歇性跛行”是本症的臨牀特徵,表現爲安靜或休息時常無症狀,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下肢痛、麻木、無力等症狀,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後緩解,方能繼續行走。隨病情加重,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需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

7 症狀體徵

腰椎椎管狹窄症是導致腰痛腰腿痛等常見腰椎病的病因之一,靜或休息時常無症狀,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下肢痛、麻木、無力等症狀,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後緩解,方能繼續行走。隨病情加重,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需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

長期腰骶部痛、腿痛,雙下肢漸進性無力、麻木,間歇性跛性,步態不穩,行走困難,麻木可由腳部逐漸向上發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腹部出現束帶感,嚴重時出現大小便異常,截癱四肢癱偏癱等。

8 疾病病因

由於椎間盤突出,小關節突增生,椎體韌帶增厚,或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退變性滑脫、峽部不連性滑脫以及神經充血粘連等引起椎管內佔位壓迫[2]

1.先天性椎管狹窄;

2.腰椎體後沿增生,椎板增厚;

3.小關節增生肥大;

4.椎間盤突出,髓核脫出鈣化;

5.黃韌帶肥厚、後縱韌帶鈣化;

6.椎體滑脫、錯位;

7.硬膜組織水腫、粘連,血管增生曲張。

9 病理生理

上述各種原因所致腰椎椎管狹窄,進一步引相關的臨牀症狀

10 診斷檢查

1.詢問患者發病年齡,有無外傷史。有無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有無間歇性跛行,前屈及後伸與症狀的關係。有無大小便異常。

2.檢查腰部及下肢壓痛點,是否存在肢體感覺、運動及腱反射改變,腰椎後伸是否使疼痛程度加重。

3.常規攝腰椎X線片並測量椎管矢狀徑與橫徑。

4.脊髓造影應觀察是否存在造影劑梗阻及其程度,尤應注意神經根袖顯示情況。

5.CT、MRI檢查應注意中央椎管、側隱窩及其與馬尾神經根的相互關係,對結果的解釋應密切聯繫臨牀。

11 治療方案

腰椎管狹窄症大多數可用非手術方法治療,嚴重者可手術治療

1.適當休息:注意睡牀的軟硬度要適中,緩解腰肌痙攣。

2.推拿按摩理療:可活血化瘀,疏能經脈,緩解症狀

3.藥物治療:主要指應用中醫藥進行治療,口服或外用中藥通過改善病變部位微循環,清除導致痙攣的致痛因子,促進由椎間盤突出、後縱韌帶鈣化、黃韌帶肥厚、椎體生等卡壓和刺激神經血管發生炎性水腫"脹大"的消除,促進椎間盤等突出物的化消吸收,使狹窄的椎管相對擴大,從而達到顯着的治療效果。

4.手術治療:適用於非手術治療無效,神經壓迫症狀較重者。

12 特別注意

慎用“牽引、重手法按摩推拿復位”治療。

13 預後及預防

無特殊預防方式,儘量避免外傷

1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47.

治療腰椎椎管狹窄症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