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烏頭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shí wū tóu wán

2 《千金翼》卷二十二

2.1 方名

五石烏頭丸

2.2 組成

鍾乳(研,煉)2兩半,紫石英(研,煉)2兩半,白石英(研,煉)2兩半,石硫黃(研)2兩半,黃芩3分,白薇3分,白朮3分,礬石2兩(燒),乾地黃7分,芍藥1兩,附子(炮,去皮)1兩,烏頭15枚(炮,去皮),吳茱萸2兩半,蜀椒(去目、閉口者,汗)5分,人蔘5分,細辛5分,白石脂5分,赤石脂5分,山茱萸5分,天雄(炮,去皮)5分,芎5分,麥門冬去心)5分,前胡5分,半夏(洗)5分,龍骨5分,桂心5分,遠志15枚(去心),茯苓1兩半,黃連1兩半,當歸1兩半,紫菀1兩半,禹餘糧1兩半,雲母粉1兩半,甘草(炙)1兩半。

2.3 主治

男子五勞七傷,諸積冷,十二風痹,骨節沉重,四肢不舉,食飲減少,羸瘦骨立,面目焦黑,時時或腹內雷鳴,膀胱常滿,或下青黃,經時不止;婦人產後惡血不盡,腹內堅強,諸勞少氣,百病間發,或時陰腫,或即脫肛及下出疼痛者。

2.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1日3次。不知,可增至20丸,以心熱爲知力也。

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 《千金》卷十一

3.1 方名

五石烏頭丸

3.2 組成

鍾乳(煉)1兩6銖,紫石英1兩6銖,硫黃1兩6銖,赤石脂1兩6銖,礬石1兩6銖,枳實1兩6銖,甘草1兩6銖,白朮1兩6銖,紫菀1兩6銖,山茱萸1兩6銖,防風1兩6銖,白薇1兩6銖,桔梗1兩6銖,天雄1兩6銖,皂莢1兩6銖,細辛1兩6銖,蓯蓉1兩6銖,人蔘1兩6銖,附子1兩6銖,藜蘆1兩6銖,乾薑2兩半,吳茱萸2兩半,蜀椒2兩半,桂心2兩半,麥門冬2兩半,烏頭3兩,厚朴1兩半,遠志1兩半,茯苓1兩半,當歸2兩,棗膏5合,乾地黃1兩18銖。

3.3 主治

百病虛弱,勞冷宿寒,久癖癥瘕積聚,或嘔逆不下食,並風溼諸病。

3.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1日3次。稍加之。

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蜜和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