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補瀉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ǒu zhǐ bǔ xiè fǎ

2 註解

手指補瀉法指針刺操作過程中施以催氣行氣、補瀉等各種手法。出《針經指南》。共十四種,即動、退、搓、進、盤、搖、彈、撚(捻)、循、捫、攝、按、爪、切[1]。《難經·七十八難》有:“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納)針也”的論述,強調左手按壓等動作在針刺治療中的重要作用竇默因將有關針刺的各種輔助手法總稱爲手指補瀉法,其十四條。後來在《金針賦》、《鍼灸聚英》等書中均有不同記載。

參見十四法

十四法指針刺操作過程中的十四種基本手法。出《針經指南》。原稱“手指補瀉法”,即動、退、進、搓、盤、搖、彈、捻、循、捫、攝、按、爪、切。後《金針賦》略去捻法而增加提法,並指出了各法的用途。即“爪而切之,下針之法;搖而退之,出針之法;動而進之,催針之法;循而攝之,行氣之法;搓而去病;彈則補虛;肚腹盤旋;捫爲穴閉;重沉豆許曰按;輕浮豆許曰提;一十四法,針要所備。”《問對》所載,將爪法切法合併,捻法搓法合併,又另加努法,並對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較詳細論述和闡發[2]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9.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