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狀體縫線固定術

手術 眼科手術 晶狀體手術 人工晶體植入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én gōng jīng zhuàng tǐ féng xiàn gù dìng shù

2 英文參考

suture fixation of IoL

5 ICD編碼

13.7003

6 概述

白內障摘除術後人工晶狀體囊袋內植入是公認的最安全有效的植入方法,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晶狀體後囊膜不能支撐人工晶狀體時,人工晶狀體植入比較複雜,可選擇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狀體後房型人工晶狀體縫線固定等,而近年來後房人工晶狀體縫線固定術已得到廣泛應用。選擇何種方式受到手術者的經驗與技術、角膜內皮功能、虹膜功能瞳孔形態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工晶狀體縫線固定術手術方法較多,目前尚無一種十分滿意的技術,一般選用硬性人工晶狀體,並做1/2厚度的鞏膜瓣。

7 適應

人工晶狀體縫線固定術適用於:

1.曾經歷囊內白內障摘除術單眼晶狀體眼,且不耐受角膜接觸鏡,而對側眼視力尚好,爲獲得雙眼單視,縫線固定法植入人工晶狀體是具有臨牀意義的。

2.計劃做囊外白內障摘除或超聲乳化手術,術中發生後囊膜破裂甚至玻璃體脫出,已無條件植入後房或囊袋內人工晶狀體者。

3.部分外傷性白內障摘除術後或自發吸收後,尚保留較好的視功能者。這類病例儘管無完整的後囊支持,或伴有前節結構紊亂,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縫合固定方式植入人工晶狀體,獲得有用視力

4.更換人工晶狀體。一種情況是原爲前房型人工晶狀體因不耐受而需要更換爲後房型人工晶狀體者;另一種是原後房型人工晶狀體計算誤差所致術後高度屈光不正。後者如無可靠的後囊膜支持,則可考慮做縫線固定術。

5.補充性縫合固定。後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中,有時可損傷韌帶赤道部後囊膜,術後出現人工晶狀體偏心、移位、傾斜等。當這些情況已明顯影響視力或引起眩暈、不適等症狀,可手術介入調整其位置,必要時則以補充縫線固定的方法使其復位。

8 手術步驟

1.不做鞏膜瓣的直接縫線固定法:這是一種最簡單的人工晶狀體縫線固定方法,可用於術中發現一襻固定不確切時,作爲補充固定方式使用。以雙針縫線穿過晶狀體襻膝部閒線孔,然後以針從內向外通過睫狀溝,從鞏膜表面出針,兩針相距1~2mm,然後採用邊收線邊植入晶狀體方法,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後房,結紮兩縫線,並將線結轉入組織內埋藏(圖8.6.5.3-1)。

2.做鞏膜瓣由內向外縫線固定法:與上述方法大致相同。先在預定固定的位置上做兩個三角形鞏膜瓣,然後以雙長針線,由內向外穿通睫狀溝,自鞏膜瓣底部出針(圖8.6.5.3-2)。同樣在對側做好預置縫線,形成兩個線套(圖8.6.5.3-3)。

以環套形式分別將人工晶狀體兩襻繫緊(圖8.6.5.3-4)。然後邊收線邊植入人工晶狀體,當人工晶狀體位置調正後,結紮縫線。最後將鞏膜瓣復位縫合(圖8.6.5.3-5)。

3.長針由內向外縫線固定法  做好小三角形鞏膜瓣後,以長針從一側自外向內穿過睫狀溝部位,進針點在角鞏膜緣後0.75mm(圖8.6.5.3-6)。對側則以銳針頭由外向內穿過睫狀溝,然後長針入針頭內,長針被引導通過對側睫狀溝(圖8.6.5.3-7)。

切口將眼內的縫線勾出(圖8.6.5.3-8)。從中間剪斷縫線,每一端穿過人工晶狀體襻膝部線孔後結紮。然後以邊收線邊植入方法,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固定到睫狀溝(圖8.6.5.3-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