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布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ò bù yè

2 《*辭典》:破布葉

2.1 出處

生草藥性備要

2.2 拼音名

Pò Bù Yè

2.3 別名

布渣葉(《本草求原》),薢寶葉(《漢英韻府》)。

2.4 來源

椴樹科植物破布葉的葉。夏、秋採收帶幼枝的葉,曬乾

2.5 形態

破布葉,又名:布渣、包蔽木、泡卜布、破布樹、布包木、狗具木。

灌木或小喬木,高3~10米。樹皮灰黑色。葉互生,紙質,具短柄;葉片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10~15釐米,寬4~8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渾圓,邊緣有不明顯鋸齒,禿淨或葉柄及主脈上被星狀柔毛;托葉對生,線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內,被星狀柔毛;花2~3朵聚生於苞片內;萼片5枚,矩圓形,長約5毫米,被星狀柔毛;花瓣5枚,黃色,矩圓形,長約爲萼之1/3~1/2;雄蕊多數;子房3室,花柱錐形。核果近倒卵形,直徑約7毫米,禿淨,全緣;核有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2.6 生境分佈

生於山谷、平地、斜坡的叢林中。分佈雲南、廣東、廣西等地。產廣東、廣西等地。

2.7 性狀

乾燥的葉或帶有幼枝的葉。葉多破碎,枯黃色或淡綠棕色,具短柄,葉片卵形或卵狀矩圓形,先端尖,基部渾圓,邊緣具小鋸齒,主脈3,側脈羽狀,小脈網狀,葉柄及主脈被星狀柔毛。紙質,易破碎。氣香,味淡。以淨葉、無雜質者爲佳。

2.8 性味

酸,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酸,性平,無毒。"

②《本草求原》:"酸甘,平。"

③《嶺南草藥志》:"味微酸澀,性平。"

2.9 功能主治

消熱解毒,消食積。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脹黃疸蜈蚣咬傷

①《本草求原》:"解一切蠱脹藥毒,清熱,消積食,黃疸。"

②《陸川本草》:"收斂去腐。治小兒盜汗潰瘍,煎湯外洗。"

2.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

2.11 附方

①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脹布渣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黃疸破布葉二兩,豬血四兩。煎水服,一日一次,連服六日。(《嶺南草藥志》)

③治蜈蚣咬傷布渣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12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