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轉補瀉

針刺方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灸法學 刺法 針刺補瀉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iǎn zhuǎn bǔ xiè

2 英文參考

strengthening and reducing by rotating needle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einforcing-reducing method by twirling needl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捻轉補瀉(reinforcing-reducing method by twirling needle)爲針刺補瀉法之一。原稱子午補瀉。是指以捻轉方法行鍼刺補瀉的操作方法[1]

4 捻轉的方向分別補瀉

有以捻轉的方向分別補瀉的[2]。一般以左轉順陽爲補法,右轉逆陽爲瀉法[3]。所謂左轉,是指術者右手拇指前進,食指後退,針身呈順時針方向旋轉;所謂右轉,是指術者右手拇指後退,食指前進針身呈逆時針方向旋轉[3]。金·竇漢卿標幽賦》:“迎奪右而瀉涼,隨濟左而補暖。”《醫學入門》:“從子至午,左行爲補”;“從午至子,右行爲瀉”。又有根據經脈走向不同而分左右轉[3]。手三陽、足三陰任脈,右轉順經爲補;左轉逆經爲瀉[3]。手三陰、足三陽督脈,左轉順經爲補;右轉逆經爲瀉[3]。《鍼灸問對》:“足之三陽,從頭下走至足;足之三陰,從足上走入腹;手之三陽,從手上走至頭;手之三陰,從胸下走至手。捻鍼逆其經爲迎,順其經爲隨。”在《金針賦》《神應經》等書中還有按男女、左右側、上下肢、陰陽經的不同而區分捻轉補瀉[3]

左右轉示意圖

左右轉[4]

5 捻轉幅度的大小頻率的快慢和次數的多少來分別補瀉

有以捻轉幅度的大小頻率的快慢和次數的多少來分別補瀉的[4]。《黃帝內經靈樞·官能》:“瀉必用員,切而轉之……補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現今一般以捻轉幅度較小(180°左右)、頻率較慢、次數較少者爲補;捻轉幅度較大(360。以上)、頻率較快、次數較多者爲瀉[4]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59.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15.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