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導絡說

經絡實質 中醫學 鍼灸學 經絡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iáng dǎo luò shuō

2 英文參考

Theory of good conductors

3 註解

良導絡說經絡實質假說之一。日本中谷博士1950年在一腎臟病人的足部發現了連成一列的易於通電之點,其形態類似古典上的腎經。此後在驗證各種疾病與通電阻抗的相互關係時,又發現了十二經絡的全部形態。日本笹川教授把特別容易通電的部位名爲良導點,把良導點連成一條線名爲良導絡,此基本與鍼灸線路相符。嗣後又在良導絡的基礎上根據五行學說良導點進行了研究,證明刺激容易在古典上的相生線和相剋線方向引起反應,並把這種方向稱爲五傳導方向。24條良導絡可稱爲五個羣,如某一羣興奮性提高時,其處在相剋線方向的良導絡興奮性大見降低,將此方向叫做抑制線。反之,如某一羣的興奮性低下時,其處在相生線方向的一羣良導絡大多見提高,將此方向叫做興奮線。而且證明了皮膚良導點良導絡主要是由交感神經興奮性提高而發生的。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