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瘤

耳鼻喉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ǐng dòng mài liú

2 英文參考

carotid aneurysm

3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4 疾病概述

常見由動脈硬化創傷細菌感染梅毒先天動脈囊性中層壞死所引起的動脈壁損害變薄,在血流壓力作用下逐漸膨大擴張,形成動脈瘤頸動脈瘤發生在經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其分支。由頸動脈硬化所致者,多發生在雙側頸動脈分叉處,又創傷所致者多位於頸內動脈,經外動脈較少見。主要症狀爲發現頸部腫塊,有明顯的搏動及雜音,少數腫塊因瘤腔內被分層的血栓堵塞,搏動減弱或消失。

腫塊位於頸側部,有明顯搏動及收縮期雜音,壓迫腫塊近心端動脈時,搏動減弱或消失,即可作出診斷。頸動脈瘤除瘤體堵塞血管,或血栓脫落引起腦梗死,影響腦供血外,更爲嚴重的併發症是瘤體增大破裂,引起致死性大出血,故頸動脈瘤一旦確診,宜儘快手術。

5 疾病描述

頸部血管性疾病。

6 症狀體徵

主要症狀爲發現頸部腫塊,有明顯的搏動及雜音,少數腫塊因瘤腔內被分層的血栓堵塞,搏動減弱或消失。發生在頸總動脈、經內動脈動脈可影響腦部供血,瘤體內血栓脫落可引起腦梗死,病人可出現成的腦缺血症狀,如頭痛頭昏、失語、耳鳴記憶力下降、半身不遂、運動失調、視力模糊等。瘤體增大壓迫神經、喉、氣管食管,可出現腦神經癱瘓、Horner徵、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

7 疾病病因

常見由動脈硬化創傷細菌感染梅毒先天動脈囊性中層壞死所引起的動脈壁損害變薄,在血流壓力作用下逐漸膨大擴張,形成動脈瘤頸動脈瘤發生在經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其分支。由頸動脈硬化所致者,多發生在雙側頸動脈分叉處,又創傷所致者多位於頸內動脈,經外動脈較少見。

8 病理生理

病理頸動脈瘤分爲三類:①真性動脈瘤:多由動脈硬化引起,動脈瘤擴張膨大,多呈梭形,病變多累及動脈壁全周,長度不一。瘤壁後薄不均勻,常可發生自行性破裂引起大出血;②假性動脈瘤:多由創傷引起,瘤壁爲動脈內膜或周圍纖維組織構成,瘤內容物爲血凝塊及機化物,瘤體呈囊狀況,與動脈相通,頸部較狹。③夾層動脈瘤:多由先天動脈囊性中層壞死所致,動脈壁中層發生壞死病變者,當內膜破裂時,在動脈壓的作用下,血流在中層形成血腫,並向遠端延伸形成夾層動脈瘤

9 診斷檢查

腫塊位於頸側部,有明顯搏動及收縮期雜音,壓迫腫塊近心端動脈時,搏動減弱或消失,即可作出診斷。但遇腫塊搏動及雜音不明顯者,診斷較困難。DSA檢查對確定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動脈瘤形成的原因不同,DSA顯影也略有不同,先天動脈瘤,瘤體一般較小,自綠豆到黃豆大小,呈囊狀,有蒂與動脈干連接;動脈硬化形成的動脈瘤可見到瘤動脈纖細彎曲,動脈腔變窄或粗細不均,瘤體呈梭形;外傷動脈瘤爲囊性或多房性構成。近年來應用磁共振血管顯影(MRA)診斷動脈瘤的價值日益受到重視。MRA是一種無創性檢查方法,病人可免於動脈靜脈穿刺之苦,診斷動脈瘤較DSA更具優勢。

10 治療方案

頸動脈瘤除瘤體堵塞血管,或血栓脫落引起腦梗死,影響腦供血外,更爲嚴重的併發症是瘤體增大破裂,引起致死性大出血,故頸動脈瘤一旦確診,宜儘快手術。根據瘤體大小及部位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①較小囊性動脈瘤:遊離瘤體,於頸部放置鉗子,切除瘤體,縫合。梭形動脈瘤,可切除動脈瘤及病變動脈後,作動脈吻合,必要時用人工血管或同種動脈替換切除的動脈。②夾層動脈瘤:切除病變動脈,用人造血管重建血流通道。對於高齡、嚴重心血管疾病無法耐受手術者,可行介入治療。

11 相關出處

耳鼻喉科學第六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