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性狀遺傳

生物學 遺傳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ò dé xìng zhuàng yí chuán

2 英文參考

inheritance of acquired characters

3 註解

獲得性狀遺傳是一種對獲得性狀的看法,認爲生物後天獲得的性狀,不論是否觸及遺傳物質的變化,均能遺傳給後代。歷史上不少學者企圖以實驗證明獲得性狀遺傳,但都沒有成功。例如,法國學者波尼爾(G.Bonnier)19世紀末就做過栽植樹種的實驗。他將每種植物的幼苗分成兩份:一部分種在巴黎(平原),它們的植株長得較高,而且這種“高”的性狀穩定遺傳給後代;另一部分種在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山頂上,它們的植株矮小,而且它們的後代也是矮小的。波尼爾由此得出結論:由環境影響而產生的獲得性狀是能夠遺傳的。但後來(1920~1940年)有幾個美國人重複了這個實驗,表明波尼爾的結論是站不住的。他們將60多種植物分別種在加利福尼亞的高山和平原上,結果與波尼爾看到的相同,即同一種植物,種在平原上的總是高的,種在高山上的總是矮的,並且都能遺傳給後代。接着他們又做了交叉移植的實驗:將高山植物結的種子拿到平原上種,結果它們和它們的後代都長高了;反之,將平原植物結的種子拿到高山上種,結果它們和它們的後代都變矮了。即環境隻影響了表現型,由於遺傳物質並未發生變化,所以這種獲得性狀不能遺傳。高山上紫外線照射較強,故植物長得矮些;平原紫外線照射較弱,故植物長得高些。但都沒有影響到遺傳物質的變化。又如,1980年加拿大學者戈爾津斯基(R.M. Gorczyncki)等曾報道,免疫驗證明獲得性狀遺傳。他們反覆地將一個品系小鼠的腺細胞骨髓細胞淋巴細胞,注射給另一品系的小鼠,當這小些鼠8周齡時,隨機選10只有耐受性的雄鼠與無耐受性的雌鼠交配,結果發現有60%的後代個體具有其父的獲得性狀,即能耐受其父曾接觸過的抗原。斯蒂爾(E.J.Steele)認爲,編碼變異性狀的DNA由RNA病毒帶至生殖細胞整合染色體上,從而使獲得性狀可以通過有性生殖而傳至後代。可是,1981年,英國劍橋農業研究會動物生理研究所的霍華德(J.C.Howard)即在《自然》雜誌撰文指出,戈爾津斯基的實驗結果,英國幾個著名實驗室都重複不出來。以後也未見戈等有反駁的報道,表明他們的實驗是不可靠的。總之,沒有觸及遺傳物質變化的獲得性狀遺傳的主張,至今還沒有得到有力的實驗支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