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注痢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zhù lì

2 註解

蠱注痢   病名。   ①下痢膿血相雜,瘀黑有片者。又稱蠱疰痢蠱注毒痢蟲疰痢蠱痢。《諸病源候論·蠱注痢候》:“此由歲時寒暑不調,則有溼毒之氣傷人。隨經脈血氣,漸至於臟腑大腸虛者,毒氣乘之,毒氣挾熱與血相搏,則成血痢也。毒氣侵蝕於髒府,如病蠱注之家,痢血雜膿,瘀黑有片如雜肝,與血雜下是也。”《聖濟總錄·泄痢門》治用地榆湯桔梗散蝟皮丸等方。參見蠱痢條。   ②服食石藥,而致毒發熱盛爲痢者。《醫學入門》卷五:“蠱疰痢,黑如雞肝,發渴,五內切痛。乃服五石湯丸,逼損真陰,其血自百脈經絡而來。”治用茜根丸、羚羊丸、烏梅丸理中湯等方。參見痢疾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