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骨傷科外治法相關的詞條

相關詞條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骨傷科外治法

骨傷科外治法是對傷病局部進行治療的方法。除針撥、牽引、手術、理傷手法及正骨器外,常用外治法還有:(1)敷貼。即將藥膏或膏藥貼附於損傷局部。膏藥或藥膏按其功用可分爲消瘀退腫止痛類、舒筋活血類、接骨續筋類、溫經通絡類、祛風除溼類、清熱解毒類、生肌拔毒長肉類等。(2)摻藥。是將藥物碾成細小粉末直接摻在傷口上,或摻在軟膏上敷貼患部的外治法,常用於止血收口、生肌長肉、去腐拔毒、溫經散寒、清涼散風、祛寒散毒等。(3)塗搽。即將藥物製成液狀藥劑,直接塗搽或配合理傷手法使用於患部.常用的塗搽製劑有水劑,油劑、酒劑三種,多用於早期傷口感染,治療跌打損傷或理筋手法時的局部塗擦,或用於閉合性新傷及陳傷舊患。(4)洗滌。即將藥物煎成湯液或用鹽水等外洗傷口局部,適用於治療開放性損傷。能達到清潔傷口、預防感染或促進肉芽組織及上皮組織增生、促使傷口癒合的效果。(5)燻淋。即將藥物煎湯,乘熱在患部進行燻蒸和淋浴,適用於坎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