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中藏經》

東漢 華佗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論諸病治療交錯致於死候第四十七

夫病者。有宜湯者。有宜丸者。有宜散者。有宜下者。有宜吐者。有宜汗者。有宜灸者。有宜針者。有宜補者。有宜按摩者。有宜導引者。有宜蒸熨者。有宜澡洗者。有宜悅愉者。有宜和緩者。有宜水者。有宜火者。種種之法豈能一也。若非良善精博。難爲取愈。其庸下識淺。亂投湯丸。下汗補吐。動使交錯。輕者令重。重者令死。舉世皆然。且湯。可以盪滌臟腑。開通經絡。調品陰陽。祛分邪惡。潤澤枯朽。悅養皮膚。益充氣力。扶助困竭。莫離於湯也。丸。可以逐風冷。破堅症。消積聚。進飲食。舒榮衛。開關竅。緩緩然參合。無出於丸也。散者。能祛風寒暑溼之氣。攄寒溼穢毒之邪。發揚四肢之壅滯。除剪五臟之結伏。開腸和胃。行脈通經。莫過於散也。下。則疏豁閉塞。補。則益助虛乏。灸。則起陰通陽。針。則行榮引衛。導引。則可以遂客邪關節按摩。則可以驅浮淫於肌肉。蒸熨。闢冷暖。洗生陽。悅愉。爽神。和緩。安氣。若實而不下。則使人心腹脹滿。煩亂。鼓腫。若虛而不補則使人氣血消散。精神耗亡。肌肉脫失。志意昏迷。可汗而不汗。則使人毛孔關塞。悶絕而終合吐而不吐則使人結胸上喘。水食不入而死。當灸而不灸。則使人冷氣重凝陰毒內聚。厥氣上衝。分遂不散。以致消減。當針而不針。則使人榮衛不行。經絡不利。邪漸勝真。冒昧而昏。宜導引而不導引。則使人邪侵關節。固結難通。宜按摩而不按摩。則使人淫隨肌肉。久留不消。宜蒸熨而不蒸熨。則使人冷氣潛伏漸成痹厥。宜澡洗而不澡洗。則使人陽氣上行。陰邪相害。不當下而下。則使人開腸蕩胃。洞泄不禁。不當汗而汗。則使人肌肉消絕。津液枯耗。不當吐而吐。則使人心神煩亂。臟腑奔衝不當灸而灸。則使人重傷經絡。內蓄炎毒。反害中和致於不可救不當針而針。則使人氣血散失。關機細縮。不當導引導引。則使人真氣勞敗。邪氣妄行。不當按摩按摩。則使人肌肉脹。筋骨舒張。不當蒸熨而蒸熨。則使人陽氣偏行。陰氣內聚。不當淋渫而淋渫。則使人溼侵皮膚。熱生肌體。不當悅愉而悅愉。則使人神失氣消。精神不快。不當和緩和緩。則使人氣停意(此下。趙寫本俱缺。)折。健忘。傷志。大凡治療要合其宜。脈狀病候少陳於後。凡脈不緊數。則勿發其汗。脈不疾數。不可以下。心胸不閉。尺脈微弱。不可以吐。關節不急。榮衛不壅。不可以針。陰氣不盛。陽氣不衰。勿灸。內無客邪。勿導引。外無淫氣。勿按摩皮膚不痹。勿蒸熨。肌肉不寒。勿暖洗。神不凝迷。勿悅愉。氣不急奔。勿和緩。順此者生。逆此者死耳。脈病之法。備說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