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資生經》

宋 王執中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背俞第二行四十四穴

背俞第二行四十四穴pf-f12.bmp

大杼二穴。在項後第一椎下。兩旁相去各寸半陷中。針五分。可灸七壯。(甲乙同)明雲、禁灸。下經雲、灸五壯。素同。(難疏。骨會大杼骨病治此。)明堂雲禁灸。而銅人雲可灸七壯。必有說也。要非大急、不必灸。風門二穴。一名熱府。在二椎下兩旁相去各寸半。針五分。留七呼。今附。若頻刺泄諸陽熱氣。背永不發癰疽。灸五壯。肺俞二穴。在三椎下兩旁各寸半。(自此後不寫相去二字。)針三分。留七呼。得氣即瀉。出甲乙經甄權針經雲、在三椎下兩旁。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當中指末是穴。針五分。留七呼。灸百壯。明下雲、三壯。(千。肺俞對乳引繩度之。)厥陰俞二穴。在四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灸七七壯。千、扁鵲雲名闕俞心俞二穴。在五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留七呼。得氣即瀉。不可灸。明下雲、灸五壯。(千雲。第七節對心橫三間。)銅人雲、心俞不可灸。可針入三分。世醫因此遂謂心俞禁灸。但可針爾。殊不知刺中心一日可也。豈可泥不可灸之說。而坐受斃耶。督俞二穴。一名高蓋。在六椎下兩旁各寸半。禁針通灸。銅人經缺此穴。明堂經有之。今根據明堂入在此。恐銅人本不全也。膈俞二穴。在七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明下雲、五壯。(難疏。血會鬲俞。血病灸此。)八椎下兩旁。銅人明堂並缺俞穴肝俞二穴。在九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明下雲、七壯。素雲、刺中肝。五日死。膽俞二穴。在十椎下兩旁各寸半。正坐取之。灸三壯。針五分。明雲、三分。下經雲、灸五壯。素、刺中膽。一日半死。脾俞二穴。在十一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明下雲、五壯。素雲、刺中脾。十日死。胃俞二穴。在十二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留七呼。灸隨年爲壯。明雲、三壯。下雲、七壯。三俞二穴。在十三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五分。留七呼。灸三壯。明雲、針三分。下雲、灸腎俞二穴。在十四椎下兩旁各寸半。與臍平。針三分。留七呼。灸以年爲壯。忌同。明雲、三壯下。雲、五壯刺中腎六日死。氣海俞二穴。在十五椎下兩旁各寸半。通灸。按明堂氣海俞。而銅人無之。恐銅人本不全。故根據明堂附入於此。大腸俞二穴。在十六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留六呼。灸二壯。關元俞二穴。在十七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按明堂關元俞。而銅人無之。恐銅人本不全。故根據明堂附入於此。小腸俞二穴。在十八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膀胱俞二穴。在十九椎下兩旁各寸半。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明下雲、七壯。中膂內俞二穴。一名脊內俞。在二十椎下兩旁各寸半。俠脊起肉。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明下雲、主腰痛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痛。皆灸之立愈。白環俞二穴。在二十一椎下兩旁各寸半。甲乙雲、針如腰戶法同。挺腹地端身。兩手相重支額。縱息令皮膚俱緩。乃取其穴。針八分。得氣即先瀉訖。多補之。不宜灸。忌房勞。不得舉重。明下雲、灸三壯。上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俠脊陷中。針三分。灸七壯。千雲、腰髁下一寸。次二穴。在第一空俠脊陷中。可灸七壯。針三分。中二穴。在第三空俠脊陷中。針二分。留十呼。灸二壯。下二穴。在第四空俠脊陷中。針二分。留十呼。灸三壯。會陽二穴。一名利機。在陰尾骨兩旁。針八分。灸五壯。千金八在腰目下三寸。俠脊相去四寸。(兩邊四穴。故名八。)其曰夾脊四寸。是除脊各寸半也。凡大杼下穴。皆當除脊各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