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資生經》

宋 王執中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足少陰腎經左右二十穴

足少陰腎經左右二十穴pf-f35.bmp

湧泉二穴。木也。一名地衝。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灸三壯。針五分。無令出淳于意雲、漢北齊王阿母患足下熱、喘滿。謂曰∶熱厥也。當刺足心。立愈。明雲、灸不及針。若灸、廢人行動。下雲、在腳心底宛中白肉際。灸三壯,素注、刺三分。千注肝臟捲雲、在腳心大指大筋。(史記濟北王阿母足熱而懣。淳于意曰。熱厥也。刺足心各三所。案之無出血。病已。病得之飲酒大醉。)然谷二穴。火也。一名龍淵。在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灸三壯。針三分。不宜見血。素注、刺三分。刺此多見血。令人立飢飲食。千注婦人方雲、在內踝前直下一寸。太溪二穴。土也。在內踝跟骨動脈陷中。灸三壯。針三分。大鐘二穴。在足跟後衝中。灸三壯。針二分。留七呼。水泉二穴。去太溪下一寸。在內踝下。灸五壯。針四分。照海二穴。陰蹺脈所生。在內踝下。針三分。灸七壯。(千雲∶在內踝下四分。)明上雲、陰蹺二穴。在內踝下陷宛中。針三分。灸三壯。下雲、陰蹺二穴。在內踝下陷中。灸三壯。千雲、內踝下容爪甲明堂上下經有陰蹺穴。而銅人無之。惟有照海穴。亦在內踝下。與陰蹺同。而未知其故。予按素問氣穴論、陰陽蹺穴在內踝下。是謂照海。陰蹺所生。則與銅人照海穴合矣。則是陰蹺即照海也。故附陰蹺於照海之末。復溜二穴。金也。一名昌陽。一名伏白。在內踝上二寸動脈陷中。針三分。留三呼。灸五壯。明雲、七壯。交信二穴。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太陰後。廉前筋骨間。灸三壯。針四分。留五呼。下雲、內踝上二寸。後廉筋骨陷中。素氣穴論、踝上橫二穴。注云、內踝上者、交信穴也。按素問氣府論陰蹺穴注云、謂交信也。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太陰後筋骨間陰蹺之。竊意陰蹺即交信也。至氣穴陰陽蹺穴注乃雲、陰蹺穴在內踝下。是謂照海。陰蹺所生。則是陰蹺乃照海。非交信矣。故明堂下經既有交信穴在內踝上。又出陰蹺穴在內踝下。上下不同。蓋二穴也。但不知素問之注何故前後自異。學人毋信其一注。而不考其又有一注也。築賓二穴。在內踝上分中。灸五壯。針三分。明雲、在內踝上。灸三壯。陰谷二穴。水也。在膝內輔骨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乃取之。灸三壯。針四分。留七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