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大動脈顯像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àng shè xìng hé sù dà dòng mài xiǎn xiàng

2 概述

人體循環系統體循環系統肺循環系統,各含有肺動脈系統和體動脈系統,前者發自右心室,後者發自左心室,其功能爲推動血液循環。經外周靜脈“彈丸”式注射放射性核素後,經右心並快速流經肺動脈及其分支和肺毛細血管牀,“彈丸”被稀釋,但匯聚到左心後,仍呈高比活度的示蹤劑流經左室並快速充盈主動脈幹及其主要分支,從體外對放射性核素首次流經各動脈主幹及其主要分支進行動態觀察和顯影稱爲放射性核素大動脈顯像

4 適應

放射性核素大動脈顯像適應證如下:

1.先天性肺動脈及其分支異常,如肺動脈特發性擴張、肺動脈和(或)瓣狹窄、肺隔離症

2.獲得性肺血管疾病,如肺動脈血栓栓塞大動脈炎累及肺動脈等。

3.先天性和(或)後天性主動脈狹窄或擴張,如馬方綜合徵

4.主動脈夾層動脈動脈瘤

5 禁忌

無明確禁忌證。

6 準備

1.向患者和家屬說明檢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2.患者準備  無需特殊準備。不能配合的小兒或昏迷患者可預服鎮靜劑,並在檢查過程中適當固定患者軀體。

7 方法

1.顯像劑  原則上具有較高比活度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標記藥物均可用於大動脈顯像,適宜γ照相的顯像劑是99mTcO4及其標記物,99mTc-DTPA、99mTc-EC等更爲理想,可以減少遊離99mTc被甲狀腺唾液腺、胃黏膜等的吸收,減少內輻射吸收劑量。此外,還能減少本底,有利於重複顯像。成人每次用量爲740~925MBq(20~30mCi),兒童用量酌減,計算公式爲兒童用量=[身長(cm)/174]×成人用量。注射體積<1.0ml,最好在0.5ml左右。

2.操作程序

(1)檢查體位患者一般取仰臥位,若患者情況不允許或檢查部位有特殊需要,可以選用其他體位。在患者體位固定的情況下,爲了更好地顯露檢查部位,可以調整探頭角度,設定如下不同的顯像採集體位

①前位:探頭平面與患者前胸壁平行,其中心對準胸骨角並儘量貼近胸壁,視野包括肺動脈、肺血管牀、升及降主動脈、頭臂血管鎖骨動脈

②左前斜70°位:左臂上舉抱頭,探頭貼近左前胸壁,主要用於觀察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

③其他:根據病變的部位不同,探頭對準欲探測血管部位,以能清晰顯示血管儘量避免其他組織器官遮蔽爲原則,探測肢體動脈時應將探頭儘量包括雙側肢體血管,以便左右對比分析

(2)儀器條件:探頭配置低能通用型準直器,能量140keV,窗寬20%,矩陣128×128或64×64。

(3)顯像條件:

①“彈丸”式靜脈注射,常用方法是肘關節上緣結紮止血帶,在遠側2~3cm處(儘可能接近止血帶水平)穿刺貴要靜脈,注入顯像劑,快速鬆解止血帶,同時啓動γ照相機並開始動態採集。

②一般採用幀式動態採集方法,即設定每幀採集時間(s),一共連續採集若干幀或若干秒。觀察肺動脈和胸主動脈時,一般設定0.5~1.0s/幀;觀察腹主動脈及肢體近端動脈時,可設定2~3s/幀;檢測肢體遠端動脈分支或相應組織動脈血流灌注情況時,應設3~5s/幀。

探頭採集開始時間的選擇和總採集時間的設定根據檢測部位的不同有所不同。觀察肺動脈時,可在“彈丸”注射時或上腔靜脈出現示蹤劑時開始採集,共採集10s;升主動脈和降主動脈顯像時,可在肺動脈顯像時啓動採集,共採集10s;檢測肢體動脈時,一般在看到探頭有效視野上緣出現示蹤劑時立即啓動採集,共採集20~30s。

8 注意事項

1.高質量的“彈丸”式注射顯像劑是大動脈清晰顯影的重要條件,肘靜脈穿刺應選擇貴要靜脈,因其迴心路徑短,分支少,藥物“彈丸”不易解離。

2.避免金屬異物或起搏器對圖像的影響。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