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斷針

關聯數據

關於斷針

斷針又稱折針,是指針體折斷在人體內。多因針具質量欠佳,針身或針根有損傷剝蝕,進針前失於檢查,針刺時將針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鍼時強力提插、捻轉,使肌肉猛烈收縮;留針時患者隨意變更體位,或彎針,滯針未能進行及時正確處理等原因所造成。《鍼灸聚英》卷三:“按《黃帝內經素問》雲:‘針耀而勻’,示人臨牀當檢視其針,令光耀滑澤,勻直而無曲損也。能守此訓,自不致折矣。”提出若能術前做好針具的檢修和施術時加以應有的注意,是可避免斷針的。若一旦發生,醫生應保持鎮靜,囑患者勿移動體位。若斷針殘端顯露體外,可用鑷子鑷去。若斷端與皮膚相平或稍陷於內者,可用食、中二指擠壓針孔兩旁,使殘端外露,然後用手或鑷子除去。若斷針完全陷入深層,當在X線下定位,手術取出。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