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顱底腫瘤

腫瘤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í qián lú dǐ zhǒng liú

2 疾病分類

腫瘤科,耳鼻喉科

3 疾病概述

鼻腔鼻竇惡性腫瘤中,癌多於肉瘤,臨牀上又以鱗狀細胞癌居首位,約佔70%-80%,好發於上頜竇。腺癌腺樣囊性癌次之,好發於篩竇。肉瘤佔鼻及鼻竇惡性腫瘤的10%-20%,好發於鼻腔及上頜竇,其他竇少見。肉瘤又以惡性淋巴瘤爲最多,超過60%。鼻腔及鼻竇惡性腫瘤除早期外,兩者常合併出現,多數病人在就診時腫瘤已從原發部位向鄰近組織廣泛擴散,很難辨別何者爲原發,而且兩者無論在病因、病理類型以及臨牀治療方面均有相似之處,所以常將兩者一併討論。鼻腔及鼻竇惡性腫瘤有下述幾個共同特點:(1) 大多屬於原發性,自身體他處轉移而來者極少。(2) 鼻竇解剖位置較爲隱蔽,腫瘤發生於此。早期症狀少,且常伴有慢性炎症,故難以引起重視,以致早期不易確診。(3) 鼻腔鼻竇眼眶、顱腦互相比鄰,發生於上述各處的惡性腫瘤在晚期皆可向鄰近組織侵犯,以致有時難以判斷其原發部位。診斷、治療常感棘手,預後也遠較外鼻急性肉瘤爲劣。病因:未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4 疾病描述

概述:應用解剖顱前窩與鼻腔鼻竇眼眶解剖關係密切,由額骨眶板、篩骨篩板、蝶骨小翼及蝶骨體前部構成。容納大腦額葉。其前壁及外側壁爲額骨的額鱗,額鱗、鼻部和眶部之間爲額竇。額竇後壁骨質較薄或呈自然缺損,並與大腦額葉緊密相鄰。後界爲蝶骨小翼後緣,前牀竇後緣,視神經管內孔及視交叉溝前緣。顱前窩底正中爲篩骨篩板,構成骨鼻腔的上壁、略呈凹陷,嗅絲由此通過分佈鼻腔嗅區。前部中央骨嵴稱篩骨雞冠,爲大腦鐮附着處,雞冠兩側有窄裂,篩前神經和篩前動靜脈由此進入鼻腔。篩板外側與額骨眶板相接,形成額篩縫,額篩疑後緣與蝶骨相接形成蝶篩縫。這些縫隙及篩骨篩板爲顱前窩底骨最薄弱區,易遭外傷骨折和受腫瘤侵蝕。特別是手術剝離此處硬腦膜時,易撕裂而發生腦脊液鼻眶漏。由於侵及顱底的腫瘤血供豐富,鼻—腦臨界解剖關係複雜,要求術者必須熟悉顱底的大體與細微解剖

解剖分類:按腫瘤發生的部位,可歸納爲起源於前顱窩底骨質鼻腔和額篩蝶竇、顱內組織三大類。

5 症狀體徵

臨牀表現多樣,可表現爲頑固性頭痛、突眼、視力進行性下降和眼肌麻痹等。

6 疾病病因

未明。

7 病理生理

臨牀最常見的腫瘤鼻竇鱗狀細胞癌,其次爲腺癌肉瘤等則少見。

8 診斷檢查

侵入顱底骨質或硬腦膜腫瘤,不論良性或惡性,早期診斷都有一定困難。凡對原發部位組織病理檢查已證實是惡性腫瘤患者,如症狀發展迅速,同時伴有頑固性頭痛、突眼、視力呈進行性下降和眼肌麻痹者,應及早行CT掃描或磁共振成像檢查血管造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對血管豐富的腫瘤能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並可顯示其侵犯範圍。

9 治療方案

侵犯顱底骨質和硬腦的鼻竇癌,採用傳統的單純經鼻竇切除腫瘤方法,難以根治性切除,故遠期療效較差。近年來國內外開展的根治性手術,按其進路有兩種:

1、顱面聯合進路

優點:①可以確定癌瘤犯顱內的範圍。②可以切除包括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在內的整塊腫瘤,而不遺留殘緣。③通過開顱,可在直視下分離腦膜,使之免受損傷;並可保護腦組織靜脈竇、顱神經及頸內動脈分支等,可避免出血腦脊液鼻漏。④當需要切除部分硬腦膜時,便於同步進行硬腦膜缺損修補。

缺點:需向後牽拉腦組織,對大腦干擾較大,需要採取降顱壓措施,術後易發生腦水腫

2、經鼻竇進路

優點:①在切除鼻竇癌的術腔內,同樣可以清楚觀察到腫瘤侵入顱內的範圍。②根據腫瘤侵犯範圍,可將切口額上部延長。除能整塊切除原發腫瘤外,還可整塊或部分切除受累的眶內容、篩板及硬腦膜,也可利用附近皮瓣或額骨骨膜修補硬腦膜的缺損。③對腦組織干擾輕,不需採取降顱壓措施,術後不易發生腦水腫

缺點:手術適應證較窄,術中難以有效地控制顱內動靜脈出血,侵犯顱內較大者的腫瘤完整切除。

10 預後及預防

無特殊。

治療鼻前顱底腫瘤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