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白斑病

泌尿生殖系其他疾病 泌尿外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áng guāng bái bān bìng

2 英文參考

leukoplakia of bladder

3 概述

膀胱白斑病爲少見的膀胱內病變,好發年齡40歲左右,女性多見。該病表現爲膀胱黏膜出現白色斑塊,一般位於膀胱三角及頸部,偶爾可侵及整個膀胱黏膜。主要症狀尿頻、尿急、尿痛,不易與慢性膀胱炎鑑別。據認爲,膀胱白斑是正常尿路上皮對毒性刺激的一種反應,爲癌前疾病或預示着在膀胱其他區域存在惡性病變。因此,應重視對該病的診斷、監察和治療。膀胱白斑病可合併腺性膀胱炎膀胱白斑病易復發,術後應每隔3個月複查膀胱鏡1次,膀胱檢查若發現創面已覆蓋黏膜,光滑,並有少量血管出現。取活檢證實黏膜表層爲移行上皮細胞,可認爲痊癒

4 疾病名稱

膀胱白斑病

5 英文名稱

leukoplakia of bladder

6 分類

泌尿外科 > 泌尿生殖系其他疾病

7 ICD號

N39.8

8 流行病學

膀胱白斑病臨牀較少見,女性多見,發病年齡40歲左右。目前認爲病理性的膀胱白斑是一種癌前病變。Benson等(1984)認爲20%以上的膀胱白斑可發展成鱗狀上皮癌。

9 病因

膀胱白斑病病因尚不明確。慢性膀胱炎膀胱結石、長期留置導尿管、血吸蟲病膀胱病人易發生膀胱白斑,可能爲長期慢性炎症刺激導致鱗狀上皮化生所致。

10 病機

膀胱黏膜出現單個或者多發性散在白斑大小不一,從直徑0.2cm直至侵及整個膀胱壁,新病變軟薄,呈藍灰或者灰白色;舊病變較厚,呈乳白色。斑塊外形不規則,邊緣稍隆起,表面無血色。增生上皮的表面,常覆蓋着厚層的角蛋白。移形細胞轉變爲鱗狀細胞,減少了細胞間的滑動功能,因而妨礙膀胱的正常膨脹和收縮。黏膜下層有大量炎症細胞浸潤血管擴張充血肌肉增生。病竈周圍水腫充血

11 膀胱白斑病的臨牀表現

膀胱白斑病女性多見,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尿頻、尿急及尿淋漓不盡,並伴有排尿不適。病程中無或少見血尿發熱腰痛

12 膀胱白斑病的併發症

膀胱白斑病可合併腺性膀胱炎

13 實驗室檢查

尿液檢查:除有血尿者外,大多數患者尿常規檢查及尿培養均爲陰性

14 輔助檢查

1.靜脈尿路造影檢查多正常。

2.膀胱檢查  可見膀胱三角區、兩側壁有大小不規則、邊境清楚、稍高於正常黏膜的突起,呈灰白色或微黃色,未見血管,可見角質碎片浮動。

3.病理檢查  活檢後病理證實爲鱗狀上皮化生,顯著角化,棘皮層內陷細胞不典型增生。

15 診斷

因臨牀表現與慢性膀胱炎難以區別,對於有反覆尿路刺激徵,抗炎治療無效的病人,需進行膀胱檢查膀胱檢查活檢爲惟一確診方法

16 鑑別診斷

1.膀胱腫瘤  常有血尿,尿脫落細胞靜脈尿路造影及CT有助於診斷。膀胱檢查活檢是確診依據。

2.腺性膀胱炎  與膀胱白斑病臨牀症狀相似,病理有助於診斷。

17 膀胱白斑病的治療

1.首先去除慢性致病因素,如膀胱結石應予碎石或手術取石治療。

2.經尿道膀胱鏡電灼或YAG激光照射有一定療效,但常不能根治,須密切隨訪。

3.放射治療可作爲切除後的輔助治療,單獨使用療效欠佳。

4.使用膀胱鏡對病竈處直接注射醋酸潑尼松或者醋酸異氟潑尼龍(氟氫潑尼松)有一定療效,注射間隔爲1周~1個月,可注射數次。

5.冷凍療法也可試用。

6.必要時可施行病竈部位膀胱黏膜剝脫術。疑有惡變者可考慮行膀胱部分切除手術。

7.膀胱灌注法  李元仲等(1988~1990)使用凍幹卡介苗120mg加生理鹽水60ml,膀胱灌注1次/周,共6次;以後半月1次共6次。爲2療程療法共治療5例,治癒4例,隨訪半年至1年未見覆發。治療機制推測與激活體內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機制,增強機體免疫力,以及使局部產生嚴重炎症毒性效應引起病變的表淺組織細胞缺血、壞死、脫落,而後移行上皮修復有關。該治療的副作用患者在灌藥後可出現尿頻、尿急、排尿灼痛、費力以及低熱不適等症狀,但均可在24h以內緩解。凍幹卡介苗卡介苗灌注操作簡單,但遠期效果尚有待觀察。

18 預後

膀胱白斑病易復發,術後應每隔3個月複查膀胱鏡1次,膀胱檢查若發現創面已覆蓋黏膜,光滑,並有少量血管出現。取活檢證實黏膜表層爲移行上皮細胞,可認爲痊癒

治療膀胱白斑病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