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心下痞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心下痞

心下痞爲病證名。見《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指自覺心下胃脘部滿悶堵塞,按之卻柔軟不痛的表現。多因傷寒表邪未解,誤用下法,或內傷元氣不足,痰溼、鬱熱蘊結所致。《註解傷寒論》卷四:“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而反下之,表中之陰入裏,結於心下爲痞。”若誤下後,心下痞,氣逆嘔吐者,宜用半夏瀉心湯;又見胃中虛弱者,宜用甘草瀉心湯;若誤下後,心下痞,陽氣不足者,宜用附子瀉心湯。《丹溪心法·痞》:“如稟受充實,面蒼骨露,氣實之人而心下痞者,宜枳實、黃連、青皮、陳皮、枳殼;如稟受素弱,轉運不調,飲食不化而心下痞者,宜白朮、山楂、麴櫱、陳皮;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溼痰,宜蒼朮、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鬱熱在中焦,宜枳實、黃連、葛根、升麻;如食後感寒,飲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吳茱萸、砂仁。”《壽世保元·痞滿》:“內傷元氣脾胃而作心下痞者,宜大補元氣也,服加減補中益氣湯。如脈緩有痰而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