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厥
...證可見於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腸梗阻等。蛔厥的症狀:《傷寒緒論》卷下:“凡人胃脘忽痛忽止,身上乍熱乍涼,面上作赤作白,脈倏亂倏靜,口中吐沫不食者,便是蛔厥之候。”蛔厥的治療:《金匱要略·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
中醫學;中醫內科學;中醫病證名;中醫診斷學蚘厥
...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治宜溫髒安蚘,用烏梅丸。《傷寒緒論》卷下:“凡人胃脘忽痛忽止,身上乍熱乍涼,面上作赤作白,脈倏亂倏靜,口中吐沫不食者,便是蚘厥之候。”見於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腸梗阻等。參見厥證、...
中醫病名過經不解
...學專業詞典]過經不解指過了傳經的日期,病仍未愈。《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宜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爲未解也,與大柴胡湯則愈...
中醫學;中醫病名心悸病
...覺心跳,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爲主要表現的疾病。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俗稱心跳,簡稱悸。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因驚恐而發、時發時止者,稱驚悸,病程較短而病情較輕;不因驚而發、心中動搖不寧而無休止...
中醫學;中醫內科學;中醫病證名;問診;問胸脅;中醫診斷學;疾病心悸
...覺心跳,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爲主要表現的疾病。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俗稱心跳,簡稱悸。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因驚恐而發、時發時止者,稱驚悸,病程較短而病情較輕;不因驚而發、心中動搖不寧而無休止...
中醫學;中醫病證名;問診;中醫診斷學;問胸脅;中醫內科學;中醫常見病;常見病鍼灸治療;常見病方藥治療;常見病耳針療法;常見病皮膚針療法;常見病推拿療法;常見病飲食療法梔子豉湯
...Decoc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概述:梔子豉湯爲方名,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又名梔豉湯。組成爲梔子十四個(擘),香豉四合(綿裹)。具有透邪泄熱,除煩解鬱的功效。治傷寒發汗吐下後,餘熱擾胸,虛煩不得眠...
中醫學;方劑學;方劑;中藥學;透邪泄熱;除煩解鬱;清熱除煩大承氣湯
...名詞(2004)]概述:大承氣湯同名方劑約有三首,其中《傷寒論》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大黃(後下)12g、芒硝(沖服)9g、枳實12g、厚朴24,具有峻下熱結之功效。主治實熱與積滯壅結於腸胃、腑氣不通所致陽明裏熱實證,...
瀉下劑;寒下劑;裏熱積滯實證;中醫學;中藥學;方劑;方劑學梔子大黃湯
...實熱,枳實破結逐停,去宿積也。摘錄:《金匱》卷中《傷寒大白》卷三:方名:梔子大黃湯組成:梔子、豆豉、枳實、大黃、茵陳。主治:傷寒懊憹,又兼心下熱痛,發黃。
中醫學;方劑學;方劑飢不能食
...症狀名。指知飢而不能食的表現,多因邪結胸膈而致。《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用瓜蒂散。”亦有因脾胃津竭而致者。《醫...
中醫學;中醫症狀名犯本
拼音:fànběn犯本指傷寒經證因誤治而邪入本腑。例如太陽經發汗不解,誤用利水藥而煩渴飲水,水入即吐,此爲邪入膀胱,是爲犯本。
中醫學;中醫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