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三伏貼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三伏貼

膏藥治病是中醫外治法之一,早在秦漢時期就有,然而,三伏貼最早源自清代《張氏醫通》記載的白芥子發皰治療冷哮。使用方法:以麻黃、白芥子、甘遂等辛溫散寒的藥爲主調配而成膏藥,分別在頭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將藥膏貼於後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這種三伏貼可以提升陽氣,最後達到“冬病夏治”之目的。“春夏養陽”是中醫重要的養生的理論。中醫認爲,冬季寒冷,人體陽氣不足,很容易患病;而夏天是疾病緩解期,加上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旺盛,尤其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陽氣最盛的日子,人的皮膚腠理完全開泄,在特定穴位貼敷藥物,最易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所,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減少冬天發病次數,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目前,三伏貼治療主要針對呼吸系統疾病,重點在於預防保健,能夠緩解病情,降低發病率,屬於中醫治未病的一種手段。三伏貼的主要功效爲防治冬季容易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此外,三伏貼還適合怕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