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視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類

眼科

疾病概述

隨着年齡增加,晶體核逐漸硬化,晶體的可塑性及彈性逐漸減弱,故調節功能逐漸減弱,大約在40 ̄45左右,近距離工作或閱讀就發生困難,這種由於年齡所致的生理性調節減弱,稱爲老視。 導致老視的原因,是因晶體核硬化與睫狀肌功能減弱所致,每個人隨年齡的增長,調節力都會減弱,然而,在近視眼的病人因近視力好,除去遠用眼鏡其老視可以代償,遠視眼的病人,除去遠用眼鏡則近視力更差。 老視是客觀存在的,只要配合適近用(閱讀)眼鏡可以解決看近困難。

疾病描述

隨着年齡增長,晶狀體逐漸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的功能逐漸減低,從而引起眼的調節功能逐漸。大約在40-45歲開始,出現閱讀等近距離工作困難,這種由於年齡增長所致的生理性調節減弱,稱爲老視。

症狀體徵

老視者初期常感染將目標放得遠些纔看清,在光線不足時更爲明顯,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逐漸加重。爲了看清目標需要增加調節,常產生因睫狀肌過度收縮和相應的過度集中所致的眼疲勞症狀。老視是一種生理現象,不論屈光狀態如何,每個人均會發生老視。但是原有屈光狀態將影響老視症狀出現的遲早,未行矯正的遠視者較早發生老視,近視者發生較晚。利用Hoffstetter公式可以推知老視出現的時間和矯正所需的附加度數,一般規律是正視眼在45歲左右約需+1.50D附加,50歲左右約需+2.00D,60歲以上需+3.00D。

疾病病因

隨着年齡增長,晶狀體逐漸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的功能逐漸減低,從而引起眼的調節功能逐漸減弱。

診斷檢查

根據臨牀即可診斷。

治療方案

老視的檢測與矯正:首先應進行遠視力檢查和驗光,矯正屈光不正,同時瞭解被檢者的工作性質和閱讀習慣,選擇合適的閱讀距離進行老視配驗。老視矯正應用凸透鏡,可選擇單光眼鏡、雙光眼鏡和漸變多焦點眼鏡。

特別提示

1、老視加重,即使將書本拿到遠處也無法看清。有些老視患者視近稍久,即感視力模糊,閉眼或揉眼片刻,可能好轉,但繼續視近,又會感到模糊。老視眼可藉助凸透鏡片(老花鏡)矯正。配製老花鏡時,首先考慮的應是戴用舒適,而不是片面追求近視力的清晰度。45歲以前一般不必配戴閱讀用鏡。配鏡應兼顧使用者的工作性質,注意留有適當的調節儲備,因爲成人讀書時,常需保留1/3調節力不用,以防視疲勞。

2、又稱老花眼。眼球晶狀體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喪失彈性,使眼的調節力降低,導致近距離內不能有清晰視力的現象。人眼的調節力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年輕時不明顯,年過40歲減退最快,50歲後減退速度又緩慢下來。原爲遠視眼的成年人其老視發生較早,而近視眼的老視則發生較晚或不發生。專營精密近距工作的人,其眼的調節力較易降低,老視發生亦早。老視患者自覺視近不清,常將書籍推至遠處來閱讀。

相關出處

眼科學第六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