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味子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方之五味子汤:组成:五味子(炒)1两,黄耆(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腹(微煨,锉)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煨)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两半,防己1两半。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半分,煎至1盏,食后服。
-
阴厥
概述:阴厥(yincoldlimbs)为病证名。厥证之一。《医宗己任篇·厥逆》:“如得病便四肢厥冷,脉沉而细,手足挛而恶寒,引衣盖覆不欲水。《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蚘厥、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名称。
-
寒厥
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蚘厥、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名称。《类证活人书·论阴阳寒热》:“冷厥者,初得病日便四肢逆冷,脉沉微而不数,足多挛,卧而恶寒,或自引衣盖覆,不饮水,或下利清谷,或清便自调,或小便数,外证多惺惺而静,脉虽沉实,按之迟而弱者,知其冷厥也。
-
桂苓五味甘草汤
别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茯苓五味子汤、苓桂味甘汤、苓桂五味甘草汤、桂苓甘草五味汤处方:茯苓4两,桂枝4两(去皮),甘草3两(炙),五味子半升。功能主治: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
乌梅五味汤
《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圣惠》:方名:乌梅五味汤别名:秘方乌梅五味子汤组成:五味子、巴戟(酒浸,去心)、百药煎、乌梅、甘草各等分。功效:生津液。主治:消渴。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空心煎服。附注:秘方乌梅五味子汤(《医方大成》卷七)。
-
肾虚自汗
肾虚自汗证名。因肾虚封藏失职所致的自汗证。《证治汇补·汗病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肾虚自汗,夜热骨蒸。”治宜滋肾以固封藏,用都气丸、五味子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
寒喘
指内寒引致之气喘。《万病回春》卷四:“寒喘者,四肢逆冷,脉沉细也。”多系寒胜阳微,治宜温阳降气,用九味理中汤加附子等。参见冷喘等条。亦可包括外寒引发之气喘。《医林绳墨》卷二:“或因风寒闭肺,无汗气逆而生喘也。”宜宣肺散寒,用加味三拗汤、五味子汤等方。参见风寒喘条。
-
肺风
概述:肺风为病证名。《黄帝内经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酒皶鼻又称酒齇鼻、鼻齄、肺风、肺风粉刺、赤鼻、鼻准红赤,俗称酒渣鼻、酒糟鼻,古名鼻赤。治宜清热凉血,宣肺散结。治宜清肺祛风解毒,可选用牛黄散、枇杷叶丸、鹅梨煎丸、皂荚丸等方。
-
金玉散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干葛、紫苏、半夏、荆芥穗、桔梗、杏仁(去皮尖)、麻黄(去节)、防风、陈皮、甘草、桑白皮、枳壳、前胡各等分。用法用量:每服1-2钱,照后汤调服:心嗽面赤流汗,加干姜汤;冷嗽,加葱白汤;气嗽胸腹胀满,加青皮汤;劳嗽四肢羸弱,加秦艽汤;血嗽连声不止,加当归汤;产后嗽背痛,加黄蜡泡汤。
-
肺痹
是指外感寒热之邪,或饮食过冷过热,或悲忧伤肺,以烦满喘呕,逆气上冲,右胁刺痛,放射至锁骨上窝及右臂、腋下,脉或迟弦或洪数等为常见症的痹病。其候胸背痛甚,上气,烦满,喘而呕是也。”肺痹的治疗:可用桔皮丸、杏仁丸、当归汤、五味子汤、泻白散、生脉散、人参平肺散等。
-
清金饮
处方:薏仁橘叶黄芩花粉贝母桑皮桔梗牛蒡白蒺藜功能主治:治肺痈,咯痰腥臭,或带脓者。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幼科发挥》卷四:方名:清金饮组成:前胡、杏仁、桔梗、桑皮、半夏、甘草、旋复花、薄荷、陈皮。主治:伤风嗽吐。附注:杏仁五味子汤(《东医宝鉴 杂病篇》卷五)。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五味汤
治胸膈痞满,心腹刺痛,短气噎闷,咳嗽痰唾,呕逆恶心,不思饮食。《宣明论》有干姜一两半。《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婴孺方》:别名:五味子汤组成:五味子3分,黄芩2分,柴胡2分,芒消2分,麦门冬2分,石膏各2分,黄连1分,甘草1分,当归1分,大黄4分。《普济方》卷三十二:组成:鳗鲡鱼、五味子(研末)。
-
千金五味子汤
概述:千金五味子汤为方剂名,出自《类证治裁》卷二方。即《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记载的五味子汤。别名:千金五味子汤处方:五味子、桔梗、紫菀、甘草、续断各二两,地黄、桑白皮各五两,竹茹三两,赤小豆一升。制法:上药为粗末用法用量:水煎,分三次服。功能主治:主治唾中有脓血,痛引胸胁。
-
栝楼茎叶
出处:《别录》拼音名:GuāL uJīnɡY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茎叶。性味:《纲目》:酸,寒,无毒。功能主治:《别录》:疗中热伤暑。各家论述:《本草正义》:瓜蒌茎叶治中热伤暑,以其清芬凉爽,故善涤暑。亦犹孙真人所谓季夏之间,困乏无力,宜服五味子汤以收耗散之气,使人精神顿加也。
-
胃虚喘
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又称胃气虚喘(见《丹溪心法·喘》)。指胃气虚耗而致气逆不降的气喘。胃虚喘的病因病机:《医学入门·喘》:“胃虚极则气上逆。”胃虚喘的治疗:治法:胃虚喘治宜补中气,以养胃阴为主。胃虚喘的方药治疗:胃虚喘可用五味子汤、生脉散加杏仁、陈皮、白术等药治疗。
-
敛肺止咳
敛肺止咳为治法。指用具有补益收涩肺气作用的方药以达到止咳目的,治疗肺气亏虚之久咳不已的治法。症见咳呛日久,痰少,呼吸急促,自汗,口舌干燥,脉虚数等。组方宜用敛阴药加止咳药。用五味子汤(党参、五味子、麦冬、杏仁、橘红、生姜、红枣)。针灸治疗以针补太渊、合谷、肺俞等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