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卡斯欽-貝克病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卡斯欽-貝克病

卡斯欽-貝克病最早(1849)由尤倫斯基在俄國烏洛夫河流域發現,曾稱爲烏洛夫病;後又有Kaschin和Beck兩人報道,所以現又稱爲Kaschin-Beck病。我國首先由張鳳書在東北發現,後證實與Kaschin-Beck病爲同一病。此病在我國西北被稱爲“柳柺子”病。卡斯欽-貝克病又稱大骨節病,是一種地方性軟骨骨關節畸形病,是以軟骨壞死爲主的變形性骨關節病,表現爲關節肥大性改變。卡斯欽-貝克病主要流行於我國東北、西北、華北、內蒙、河南等地的山谷潮溼寒冷地區的地方病。有很強的地區性,不同地區的發病程度亦不相同。在蘇聯和日本也有發現。卡斯欽-貝克病的地區分佈有明顯的相對穩定性,並在若干年中,同一發病區的發病情況可加重,也可減輕;發病區可能擴大,也可能縮小,並可有新病區發現。卡斯欽-貝克病多發生於兒童和少年,主要侵犯兒童和青少年的骨骼與關節系統,導致軟骨內成骨障礙、管狀骨變短和繼發的變形性關節病。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