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中藏經》

東漢 華佗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論腳弱狀候不同第四十二

人之病。香港腳。與氣腳之爲異。何也謂人之喜怒憂思。寒熱邪毒之氣。自內而注入於腳。則名氣腳也。風寒暑溼邪毒之氣。從外而入於腳膝。漸傳於內。則名香港腳也。然內外皆以邪奪正故使人病形頗相類例。其於治療。亦有上下先後也。故分別其目。若一揆而不察其由。則無理致其瘳也。夫喜怒憂思寒熱邪毒之氣。流入股節。或注於腳膝。其狀類諸風。歷節偏枯。癰腫之證。但入於腳膝。則謂之氣腳也。若從外而入於足。從足而入髒者。乃謂之香港腳也。氣腳者。先治內而次治外。香港腳者先治外而次治內。實者利之。虛者益之。又人之病。香港腳多者何也。謂人之心肺二經。起於手。脾腎肝三經。起於足手則清邪中之。足則濁邪中之。人身之苦者手足耳。而足則最重艱苦。故風寒暑溼之氣。多中於足。以此香港腳之病多也。然而得之病者。從漸而生疾。但始萌而不悟。悟亦不曉。醫家不爲香港腳。將爲別疾。治療不明。因循至大。身居危地。本從微起。浸成巨候。流入臟腑。傷於四肢。頭項。腹背也。而疾未甚。終不能知覺也。特因他而作。或如傷寒。或如中暑。或腹背疼痛。或肢節不仁。或語言錯亂。或精神昏昧。或時喘乏。或暴盲聾。或飲食不入。或臟腑不通。或攣急不遂。或舒緩不收。或口眼牽搐。或手足顫掉。種種多狀。莫有達者。故使愚俗束手受病。死無告陳。仁者見之。豈不傷哉。今述始末。略示後學。請深消息。至如醉入房中。飽眠露下。當風取涼。對月貪歡。沐浴未乾。而熟睡。房室才罷而衝軒。久立於低溼。久佇於水涯。冒雨而行。瀆寒而。勞傷汗出。食飲悲生。犯諸禁忌。因成疾矣。其於不正之氣。中於上則害於頭目。害於中則蠱於心腹。形於下則災於腰腳。及於旁則妨於肢節。千狀萬證。皆屬於氣腳。但起於腳膝。乃謂香港腳也。形候脈證。亦在詳明。其脈浮而弦者。起於風。濡而弱者。起於溼。洪而數者。起於熱。遲而澀者。起於寒。滑而微者。起於虛。牢而堅者。起於實。在於上則由於上。在於下則由於下。在於中則生於中。結而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風者汗之而愈。溼者溫之而愈。熱者解之而愈。寒者熨之而愈。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氣者流之。憂者寬之。怒者悅之。悲者和之。能通此者。乃謂之良醫。又香港腳之病傳於心腎。則十死不治入心則恍惚忘謬。嘔吐。食不入。眠不安寧。口眼不定。左手寸口手脈乍大乍小乍有乍無者。是也入腎。則腰腳俱腫。小便不通。呻吟不絕。目額皆見黑色。氣時上衝胸腹而喘。其左手尺中脈絕者是也。切宜詳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