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柚木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yòu mù

2 拼音名

Zǐ Yóu Mù

3 來源

藥材基源:爲馬鞭草科植物柚木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ctona grandis L.f.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季均可採收,切碎曬乾

4 形態

柚木,落葉大喬木,植株高可達40m。小枝四棱形,具4深槽,被灰黃色或灰褐色星狀絨毛。單葉對生;葉柄粗壯,長2-4cm;葉片厚紙質或革質,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45cm,寬8-23cm,基部楔形而下延,全緣,先端鈍圓或漸尖,表面粗糙,背面密被灰褐色至黃褐色星狀絨毛;側脈7-15對。圓錐花序頂生,長25-40cm,直徑達35cm以上,花有香氣,多數,細小,僅少數能育;花萼鍾狀,長3-4mm,被白色星狀毛,裂片5-6,短於萼管;花冠白色,長不及5mm,花冠管長2.5-3mm,裂片5-6,長約2mm,先端圓鈍,被毛及腺點,雄蕊花冠裂片同數,近等長,略伸出於花冠外。核果球形,長、寬各約12-18mm,密被具柄樹枝狀絨毛,完全被膜質密生網脈的宿萼所包。花期6-8月,果期9-12月。

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900m以下的潮溼疏林中。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引種栽培。

資源分佈分佈印度、緬甸、以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6 化學成份

葉含有柚木萜二醇(tectograndino1),柚木萘醌(tectograndone),葉綠素(chlorophyll)a和b,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及酚類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 種子油脂肪酸成分:辛酸(carplic acid),癸酸(capricacid),月桂酸(lauric acid),十四烷酸(myristic acid),棕桐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l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及花生酸(arachidicacid)等,其中以亞麻酸含量最高(>53%)。 根含拉杷醇(lapachol),茜草色素(mujistin),去氫-α-拉杷醌(dehydro-α-lapachone),β-拉杷醌(β-lapachone),抽木屬醇(tec-tol),烏楠醌(tecgnuinone),去氫抽木屬醇(dehydrotecd),β-谷甾醇(β-sitO6terol),1-羥基-2-甲基-蒽醌(1-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美決明子素(obiusifolin),白樺脂酸(betulinicacid)和帕奇巴星(nachybasin)。

7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口服或皮下注射拉杷醇150mg/kg/天,連續4天.對小鼠W256有抗癌作用腫瘤抑制率87%。本品鈉鹽對小鼠白血病L1210也有效。

2.其他從紫柚木分離出的蛋白質,含有多種氨基酸。動物喂飼試驗表明,由於食物中蛋白質過多能顯着增加大鼠體重(包括肝重),提高肝臟AST和ALT活性和總脂質含量,但血清中的AST、ALT活性降低。此外,拉杷醇還有抗海洋微生物及抗錐蟲作用。在對一種藤壺(Balanus improvisus)半數致死量試驗中,拉杷醇對之有明顯拮抗作用,它對這種藤壺殼[45Ca]和[14C]吸收抑制作用很強。

8 性味

味苦;微辛;微溫

9 功能主治

和中止嘔祛風止癢。主噁心嘔吐風疹瘙癢

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0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

11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