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針刺鎮痛的經絡機理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針刺鎮痛的經絡機理

針刺鎮痛機理的研究已發現:(1)鎮痛區域的分佈與一定經脈的循行路線基本一致。當針刺某一穴位時,沿着這個穴位所屬經脈的循行路線部位,痛闞或耐痛閾的提高比對照部位顯著。鎮痛區域是以經脈循行路線爲中心,並有一定寬度的帶狀範圍。在中心區,耐受閾的提高最爲顯著,中心區兩側(旁開3cm處),耐受閾提高的程度逐漸下降。(2)鎮痛區的分佈是單側性的。當針刺某一穴位時,只有沿着該穴位所處的同側相應經脈循行經過的部位,耐痛閾纔有顯著提高。而對側身體各部位耐受閾的提高並不顯著,更不是左右對稱。動物實驗,也獲得類似結果。當給動物注射嗎啡後,可以看到嗎啡對身體各部位的鎮痛作用沒有特異性或選擇性。而針刺時的鎮痛區卻有其特定的空間分佈,即具有循經特徵。(3)針刺時耐痛閾的提高有一定發展過程。首先是從沿着本經循行路線部位開始的,然後逐漸擴展至身體其他部位,與對照點比較,本經各穴位耐痛閾的提高在時間上開始得早,在程度上也更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