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根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óu zōng gēn

2 拼音名

Yóu Zōnɡ Gēn

3 來源

藥材基源:爲棕櫚科植物油棕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taeis guineensis Jacq.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段曬乾

4 形態

油棕,直立喬木,高達10m或更高,直徑達50cm。葉多數,簇生莖頂,葉柄寬,葉片長3-4.5m,羽狀全裂,裂片條狀披針形,芽時外向摺疊,長70-80cm,寬2-4cm,下面的退化成基部膨大的針刺。花雌雄同株異序;雄花序由多個指狀的穗狀花序組成,每一穗狀花序長7-12cm,直徑Icm,上面着生密集花朵,穗軸頂端成突尖;雄花萼片與花瓣長圓形,長4mm,寬lmm,先端急尖;雌花序近頭狀,密集,長20-30cm,苞片大,長約2cm,先端的刺長7-30mm;雌花的萼片與花瓣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約5mm,寬約2.5mm;子房長約8mm。堅果卵形或倒卵形,長4-5cm,寬3cm,橙紅色,外果皮海綿質,含油分,中果皮纖維質,內果皮骨質,先端有3萌發孔。種子近球形或卵形,含油分。花期2月,果期9月。

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我國臺灣、海南及雲南熱帶地區有栽培。

資源分佈:原產非洲熱帶地區。

6 栽培

1.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溼潤氣候,不耐寒、不耐旱。宜選擇上層深厚、疏鬆、肥沃、酸性壤土或重壤土栽培。

2.栽培技術: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採集作種的果實經水浸、脫果肉,水洗,陰乾等處理,淘汰過大、過輕種子,即可進行乾熱處理催芽。經催芽的芽苗,按行株距4cm×4cm移植進過渡苗圃。長出1-2片葉後,按行株距75cm ×75cm移入苗圃。培育苗高80cm左右,莖粗6cm,有效葉18片時,按行株距8×8m,挖寬80cm、深70cm穴,施足基肥,三角形定植。

3.幼齡樹每年在根際3m 內中耕除草3-4次,挖環形溝施肥2-3次。成齡樹和結果樹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增施磷、鉀肥。結果樹每年割葉1次,以利人工授粉和收穫。花期注意人工授粉,提高成果率。 病蟲害防治 果腐病,爲害花序和果穗,可用加強施肥管理,適時人工授粉和保留較多有效葉片來降低發病率。刺蛾,幼蟲爲害葉片,可用三氯碸蟎噴殺。

7 性味

味苦;性涼

8 功能主治

祛瘀消腫。主瘀積腫痛

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10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