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陷胸湯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小陷胸湯

處方

半夏(湯泡.五錢) 黃連(二錢) 栝樓實(三錢)

功能主治

小結胸病,心下痞滿而軟,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先煮栝樓至一鍾半,後入諸藥,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傷寒大白》卷三

方名

小陷胸湯

組成

瓜蔞、熟半夏、川連、甘草。

主治

少陽表裏熱邪,兼有痰結者。

《傷寒論》

方名

小陷胸湯

別名

陷胸湯

組成

黃連1兩,半夏半升(洗),栝樓實大者1枚。

功效

除膈上結熱。除痰去熱。滌胸膈痰熱,開胸膈氣結。

主治

小結胸病,心下按之則痛,舌苔黃膩,脈浮滑。及痰熱互結而成的胸痹,或痰熱在膈上而致的咳嗽面赤,胸腹常熱,脈洪,苔黃膩。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時氣結胸,心下堅,按之即痛,其脈沉滑。傷寒發渴而飲水太過,成水結胸而發呃。痰熱塞胸。痰熱互結而成的胸痹,及熱痰在膈上所致的咳嗽面赤,胸腹常熱(唯手足有時覺涼),脈洪。

用法用量

上3味,以水6升,先煮栝樓,取3升,去滓,納諸藥,煮取2升,去滓,分溫3服。

臨牀應用

1.傷寒發黃胸腹滿:鄭某,因患傷寒,胸腹滿,面黃如金色。遂下小陷胸湯,其病遂良愈。明日面色改白。
2.胃脘痛:熱邪入裏,脘痞,按之痛,脈浮滑,此邪結陽分,擬仲景小陷胸湯。川黃連、栝樓實、半夏、杏仁、枳實。
3.咳喘(肺心病):王某某,男,59歲。咳逆倚息不得臥,心悸而氣短,每日靠狄戈辛維持,面色黧黑,大便數日未解,舌苔白膩根黃,脈數而時結。處方:瓜蔞30g(先煎),半夏9g,黃連6g。服兩劑,大便暢通,喘咳俱減,已能平臥。

各家論述

1.《醫方考》:黃連能瀉胸中之熱,半夏能散胸中之結,栝樓能下胸中之氣。
2.《古今名醫方論》引程扶生:以半夏之辛散之,黃連之苦瀉之,栝樓之苦潤滌之,所以除熱散結於胸中也。先煮栝樓,分溫三服,皆以緩治上之法。
3.《醫宗金鑑》:黃連滌熱,半夏導飲,栝樓潤燥下行,合之以滌胸膈痰熱,開胸膈氣結,攻雖不峻,亦能突圍而入,故名小陷胸湯。
4.《醫林纂要》:黃連以泄結熱,半夏以通陰陽,瓜蔞甘寒潤滑,以清心肺之熱,以蕩上焦垢膩。胸中熱必傷肺,此實以瓜蔞爲君。熱結未深,獨在上焦,未近陽明之分,則無庸芒消、大黃之下達。保肺去熱,潔其膻中,無使陰陽汗格而已。
5.《寒溫條辨》:黃連用代大黃;半夏用代甘遂;栝樓用代芒消。
6.《成方便讀》:此則因痰熱互結,未成胃實。觀其脈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夏之辛溫散結豁痰,栝樓之甘寒潤燥滌垢,黃連之苦寒降火泄熱。此方以之治傷寒亦可,以之治雜病亦可,即表未解而裏有痰熱者,皆可兼而用之。

附註

陷胸湯(《聖惠》卷十五)。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