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暑病相關藥物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小兒暑病

小兒暑病爲病證名,指小兒夏季感受暑邪而引起的疾病。見《醫宗金鑑·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暑爲陽邪,故感暑而病者,可見高熱口渴等;暑邪有升散的性質,所以侵人則使腠理開而多汗。汗出太多,則氣亦隨之消耗,氣耗輕者,使人少氣,倦怠;重者使人卒然昏倒。暑多挾溼,除暑熱見症外,還有睏倦、食慾不振、嘔吐、便溏、脈濡、苔膩等症狀。前人治暑,有“暑病首用辛涼,繼用甘寒,終用甘酸斂津,不必用下”的經驗,對於臨牀有一定指導意義。常見的暑病包括有中暑、傷暑、暑痙和暑厥。中暑指感受暑邪而發生的一種急性病證。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症見突然悶倒,昏不知人,或身熱煩躁,氣喘不語,牙關微緊,或口開齒燥,大汗或無汗,脈虛數,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治當移患者至涼爽通風處,法當清暑、解熱、開竅,先用闢瘟丹、消暑丸灌服,後用益元散、白虎湯、清營湯等。並可配用針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元氣不足者,當調補元氣爲主,少佐解暑。一名中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