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瘰癧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luǒ lì

2 英文參考

infantile scroful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小兒瘰癧爲病證名,即淋巴結腫大,腫大者爲瘰,腫小者爲癧,合稱瘰癧,又名九漏[1]。《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小兒身生熱瘡,必生瘰癧。其狀如結核,在皮肉間三兩個相連累也。是風熱搏於氣血,焮結所生也。”亦有由肝氣鬱結痰溼凝聚,或素有體虛,肺腎虛損,虛火內動,痰火凝結所致者[1]。頸兩側爲肝、膽經脈所循行,痰溼阻滯肝脈,凝結成核,日久痰溼化熱內燔,潰爛成膿,或染毒焮發而紅腫灼痛,肉腐成膿,破潰而成瘡[1]。若病程遷延,此愈彼起,陰毒流竄,皮下穿空,則發爲鼠瘻[1]。治以清熱解毒疏風活血爲主,方用消瘰丸解毒濟生湯加減,膿腫形成,可切開引流[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